|
这一年的学习,就感觉如同重新做了一次毕业设计,没什么新意。
由于本科专业是数学,在总结整理文献时总有两个感觉围绕着我:
1.感觉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方向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经济学。感觉这个需要学的太多了,需要了解企业,也要了解个体及国家这两种微观和宏观的经济特点。既要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也要了解发达国家的。而且感觉亚洲四小龙的经典的研究对象。但他们有他们的特点,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参考借鉴可以,照搬可能不行,
2.感觉现有的文献,数据的发掘上不给力。这表现为两点,1是感觉大家都是找到一堆数据,分分类,拟合拟合,然后就说它与什么模型相符,就完事。我就在想,这就完事了?你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2是感觉自己掌握的数据太少,经常都回答不了我自己的问题。
这一年的学习,也让我很迷惑。老师说研究内容要与中国现在的问题相结合,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问题。可是我感觉发展中的问题,即便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不应局限在经济领域,要扩展到政治,社会领域。比如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深感,一方面国家给国有企业的枷锁太重,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另一方面现有体制制度自身也有问题,而表现出来的虚弱,贪腐,剥削国民等都是这些问题的集合,要改,牵扯太多。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不行的,用纯粹的国外的理论和经验来也是不行的,我觉得需要结合国情,可是一结合国情就扯淡了,最后谁也动不了。问题太复杂。
现在中国经济是发展了,可是我一直在思考:
1.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却是过着如此的艰辛,用近于自残的劳动强度才能换取所谓的生活安康。
2.发达国家的老百姓生活为什么那么惬意?尤其是瑞典瑞士丹麦等国。他们的劳动真的就那么值钱?真的就创造了那么高的价值?那为什么他们能生活那么好?当然我没出过国,或许他们也只是在我们看来好,他们也有他们的苦。
3.然而当我看到一些人无脑的喷中国,很是愤怒。欧美国家真的那么好么?有的国家长期数年经济增长零点几或负增长没有问题?是他们心中的灯塔,我就奇了怪了。当然我不是说中国没有问题。但他们的天堂远不是天堂。但这种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了,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4.老实在许久以前就成了贬义词。助人为乐从南京开始成了贬义词。最近赵雅芝的爱国也被攻击。想想赖宁或许在现在是一个典型纯粹的傻子了,已被忘记了许多年。想想我们是不是太过分了,失去的东西太多了。这一切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么?我不认为,但我也没有更好的理由去反驳,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
这一年,深深的感觉到,体制外的中小企业不易。政府真应该约束下自己,理清职责与定位,为社会服务,创造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国有企业一方面要松绑,逐步摆脱为政策服务的义务,依赖政策,补贴和垄断过日子,有本事就出去挣钱。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要哪有利润就往哪伸手,有本事就走出国门。还要透明公开,接受国民监督。
同时也关注到,中国的经济结构低下,如何转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最近的国家统计显示60岁以上的已经超过15%了,我看还会增加,自然环境已然恶化。目前的发展模式还能走多远?虽然我们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可是我真觉得gdp是一个很鸡肋的东西,无关国家国家实力,无关国民幸福。
对于养老问题,我深深的感觉到,这个问题实在太严重了,或许是最后一根稻草。国家养老改革,我觉得只是前进了一步,但不解决问题。这个改革成本和漏洞,怎么补?如何才能让雪球越滚越大?靠老百姓,老百姓中许多已经放弃国家养老了,已经不跟你国家玩了。靠企业,中小企业怎么办?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已经很大了,技术层次低,附加值低。当然有的人许多小企业利润不低啊,那是因为环境成本不计入或者都是有违法嫌疑的,真的要提高环境标准和严格收税,得死一大半。当然养老这一块我也不懂,但我感觉很危险。
下一年,好好加油,多积累些数据,多深入调查。
加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