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雯雯的故事

已有 62837 次阅读 2014-11-7 22:38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小说, 王安忆, 《69届初中生》

雯雯是王安忆早期作品中的重要角色。我所谓王安忆早期作品,是指1979-1984年的作品。雯雯这个人物是她多篇短篇小说的主角。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中集大成,然后退场。当然,也许雯雯并没有退场,只是我退场了,不太读王安忆的新小说了。小说家的写作艺术在发展,我的欣赏水平没有跟上。每次在小说中出现,雯雯的年龄、职业等不同,但性格有类似之处。是那种家庭出身不错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的女孩子,文革开始时读小学五年级,69年初中毕业。毕业前后到淮北农村插队,后来在当地被招工。再后来回到上海,在里弄生产组工作。

 

雯雯最先出现在王安忆的成名作《雨,沙沙沙》中。这是个故事非常简单的短篇,年轻女工雯雯,在沙沙春雨中误了公交末班车,遇到骑自行车的男青年,载他回家。女孩子的心理,从戒备到信任,最后甚至有了某种憧憬。以至于日后故意误车,在雨中步行,等待他的出现,但他终归没有再现,只是少女怀着美丽遐想一个人走在夜路上。如小说所写道,生活中是有许多乐趣,一定也包括着梦想的权力。小说男女主人公,都对他人也是对世界充满信任,并传播着这种信任,只要你遇上难处,比如下雨,没车了,一定会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小说中三次出现这句话。另一句话,其实也概况上海人,特别是上海女性的坚强,人总是不那么容易放弃希望。只要尚存一线,就要拼命地追呀追,尽管无望。

 

雯雯再次出现,是在短篇小说《命运》中。上海知名作家的女儿,在母亲战友的关照下,成为插队所在淮北小镇乐团的第二大提琴,并有望成为首席大提琴。她与乐团指挥产生了爱情,遭到了母亲和姐姐的反对。因为她迟早要回到上海,而男朋友没有考取音乐学院,基本上没有希望到上海。小说所讴歌那种理想主义不落俗套的爱情,其实本身就是种文学作品中的陈词滥调。文工团中生活,也是王安忆小说中的早期小说中的重要场景,直到中篇小说《尾声》才告一段落。不过,后来的《小城之恋》再现。

 

在《广阔天地的一角》中,雯雯是个十七、八岁的插队女知青。被县五七办公室主任出乎意料地善待,后来才知道真相,原来是主任的儿子看中了她。雯雯的单纯和天真,让另一位有些玩世不恭的男知青自惭形秽。令我想到《浮士德》的最后一句,Das Ewig-Weibliche Zieht uns hinan. 那位男知青的感慨,说实话是件多么快活多么轻松的事儿。让我颇有共鸣

 

在短篇小说《幻影》中,雯雯是无学可上的初中女生。宅在家里,无聊之极。由于突然出现的男孩子,产生种种幻想,甚至把他想象成盗火的天神普罗米修斯。后来幻想破灭,发现那个男孩子其实也无非是个抄别人家抢东西的红卫兵。最终的结果,决定提前下乡插队。

 

各个阶段的雯雯,汇总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从哇哇坠地,到三十岁时初为人母。这些阶段包括:家里的小毛头,无法送进幼儿园的幼儿,朋友不多的小学优等生,文革时期的红五类,上学不读书的初中生,与高中生追求者的若有若无初恋,生活落差巨大的淮北插队知青,来之不易的县城售货员工作,男友推荐上了大学并公开关系,在男友帮助下抹去工作经历恢复知青身份得以返沪,里弄生产组的工人,男友中文系毕业投考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系研究生,两人暂时中断关系,考艺术学院未被录取,考普通高校未被录取,静下心准备考电大中文系,男友重新出现并商量结婚,二十八岁举办婚礼,三十岁生了孩子。

 

整部小说,其实是个普通人的寻常故事。既无大悲,也无大喜,有些淡淡的落寞,也有些意外的幽默,更有些平凡的道理。道理平凡,因此容易被人们忽视。如小说中借教育幼儿说的话,要说明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其实是最难的。雯雯的生活感悟,给平凡者指一条人生之路。她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都是她应该干的。在这个世界上,她应该尽力,尽力。也许她什么特殊的才能也没有,即使有也许也已经像一点火星一样,还没能够燃烧起来就熄灭了。但是,她还是有些普通的平凡的才能。我个人觉得还是十分有道理。这条路不能使平凡者非凡,但可以使平凡者快乐起来,至少是安心。世界上有很多争取,目的都不仅是争取的对象,而是为了自己心安,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平静的心境。所以,她的脾气变得十分平和。气量很大,因为她内心充实。

 

69届初中生,真正读书只读到小学五年,这也是作者所受的全部正规教育。雯雯受教育不多,但悟性很高。无师自通地知道不少人生道理。她在学前就懂,要想不一个人,要想有个伴,总得受点委屈,得忍着点儿。这个道理,我至少在大学毕业前一直不明白,或许我太幸运,偶尔遇到愿意受委屈的玩伴。雯雯因为身高一米六八而进了体校打篮球。虽然她认真训练,但缺乏积极拼抢的精神,并非篮球可造之材。她又明白了,一个人在世界上不可能处处受器重的,只有在他最合适的位置上才可能受器重。而那最合适的位置,也许一个人只可能有一个,偌大的世界,全凭运气和勇气去碰了。这也许是年轻的时候,尝试成为非凡之人的必经之路。后来插队时,在受到同住的女知青举报她早恋眼看招工无望时,她到县商业局一通痛哭,并声称自己小时候在体校训练过篮球,居然成功地进了商业局。她又认识到,生活对人犯下的一些误会,尽管会蹉跎一些时间,浪费一些情感,但有时候也会变,想不到地解除一些危机。也许,任何一种误会里都包含着一种必然的因素。不管怎么说,误会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让它为命运做些什么吧!总不能让它白白地误会一场。干着售货员,比在农村好多了,但眼看因此要不能回上海了。这让雯雯又感慨,这世界上尽是误会,努力去纠正吧,不曾想纠正了这一个误会的同时,又制造了下一个。人生真是太叵测了,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而且这世界永远要不断地发生一些什么好事,引诱人,打扰人,不让人平静,不让人满足。当然,这世界上,不会有特别倒霉的人,也不会有特别走运的人。我对小说中这句话的理解,特别背运的人,特别走运的人,起作用的其实都是运气之外的因素。

 

当然,雯雯并不是高大上的人生楷模。从她可谓优越的出身看,直到她三十时,其实在走下坡。如果小说继续写下去,里弄生产组会倒闭,她会失业。如果她考取了电大,或许能成为作家,至少有个文凭能找个文员之类工作。她自己在二十八岁时也觉得,自己之前那些年,过得并不好。因此也下决心,业余时间,潜心读书。除去时代的原因,她过得不好的最主要因素,是她缺乏预见性,有些随波逐流。本来她是小学优等生,如果听别人的劝,自己看书学习,恢复高考时可能就是大学生了。好在她迷途知返,困而学之。这其实可能也是所有普通人之所以普通之处,缺乏预见性,缺乏进取心。

 

我个人从小就很欣赏雯雯这种普通人,脚踏实地,返求于己。没有法子,我们都是小人物,很难为你造福,只能努力为自己做一点什么。我们很自私,可是,我们生活得很认真。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生活,使生活好一些。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些,其实也是改善了世界。

 

我现在仍觉得,雯雯这些故事不错,特别是《69届初中生》很好看。借用王安忆小说中的话,那匆匆地去,匆匆地来,有多少美好的东西被错过,被忽略,被敷衍。我很高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没有错过雯雯这些优美的故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841910.html

上一篇:狗不拿耗子却追猫
下一篇:此情可待成追忆4--钢院张云生老师
收藏 IP: 151.100.135.*| 热度|

1 袁天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