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看自己的科学网博客,有大半年没更新了,回想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事情虽然不多,却也算各种纠结,好在十月初签订了工作的三方,总算尘埃落定,让纠结的生活暂告一个段落了。
读博
13年年底所里发布了硕转博的公告,该公告针对所内在读的所有学术型硕士,只要各方面表现优秀且能通过转博答辩,即可在来年(也就是今年)的9月转为博士生。作为一名学术型硕士,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踏实、可以坐的下来搞科研的人,关系不错的同学朋友也觉得科研这条路还是很适合我的,于是研一时我就跟导师表明了读博的意愿,导师也在研二刚开始时就给我开了一个博士级别的课题,紧跟室里接的一个大项目。可是真在看到转博通知时,我还是纠结了很久,最终决定不转博。
光电所硕士研究生第一年在国科大或中科大进行代培,也有少数的在电子科大代培。所谓代培就是集中培养,上课修学分,按导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并进行学习。正是在北京代培的这一年里,我意识到了读博对我意味着什么。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学习经历,我成长在中西部某个以革命老区闻名的省份中的某个以某都而驰名国内外的城市,初中就读于当时市里最好的初中的普通班,成绩一直在前几(应该是前三,具体排名由于时间实在是太久远,记不住了),中考前期参加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某数学名师担任班主任组织的考试,只要能通过该考试就能免中考直接上高中。记得当时班里有几个(包括我)都顺利通过了考试,初中班主任为了让我们参加中考选择在中考结束之后才把消息告诉我们。高中的班里真的是高手云集,我觉得自己还算是很努力可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流,语文、英语成了我在这个纯理科班还算能引以为傲的科目。高考出了点意外,考试成绩比一本只高了将近30分,可是由于报考失误最后去了天津的一所二本院校。当时以为都是本科,只要自己努力,还是会有好未来的,就没有选择复读了。
直到大四自己才开始后悔没有复读,或者当时怎么就没有选择一些哪怕是偏远地区的211高校,这样,至少以后的科研路会走的轻松一些。首先,出身非211的本科生在考研上会有些吃亏(当然了,非211学校也会出很牛叉的学生),这可能还会影响牛导对你的选择,也就是说,可能因为你的本科,会让牛导在选学生时主动避开你,虽说牛导未必亲自带人,可是牛导意味着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条件,这是一般导师没办法给的。其次,出身非211意味着你很难进入科研院所和高校,甚至于留所。想搞科研,就目前中国的形势,科研院所和高校仍旧是首选。留所,本科是一道坎,当然,所里有破格(请注意,这叫破格)条件,比如发多少影响因子的文章等等,去别的研究所,尤其是老牌一点的,本科不行简历她们都不会看一眼。高校同样也是各种竞争。最近所里有一个博士师姐找工作,对于她们那一届所里没有发SCI的要求,她发了一篇SCI,还有在审的,专利也受理了六、七个,不说她多强吧,至少比那些平时没事出去骑行、学做菜、考驾照、在实验室唠嗑的要强一些吧,面试某集团旗下的研究所,一问本科基本就没有然后了。这可能是特例吧,博士、女、本科不行三样全占,也是够悲催的。
考虑到我读博毕业也可能是这么一种光景,我选择了不转博(就目前情况,我还是觉得没读是正确的)。所以我想说,如果你出身非211,读博还是要慎重,未来可以憧憬,但社会是很现实的。
就业
确定了不读博之后,大概五月底所里大部分要毕业的研究生们就开始为找工作做各种准备,考虑到本科的因素,我更得提前做好准备。今年的招聘来的比较早,七八月就有不少企业开始撒大网捞人,整整一个多月各种跑招聘会,各种笔试面试。好在今年就业形势很好,大部分学电的童鞋在十一之前都拿到了offer,俺这种自我感觉算很挫的在十一之前也拿到了四个offer,工资待遇都差不多,摒除地域因素和各种纠结之后我在三方发下来的第一时间去签了三方。没想到读了个研,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工作了。之前最好的预期是有个差不多的工作就签了,没曾想还得各种纠结、想着理由拒绝大学时比较向往的公司。
大四我准备考研没有找过工作,不知道其中的辛苦,真到自己去跑各种招聘会,才知道找工作真的是一个会让人身心疲惫的差事。我也明白了为啥本科生不好找工作,因为有我们这么一群庞大的研究生群体在跟他们争。研究生毕竟是过来人,有过大四时的迷惘,也经历过很多,世界观、价值观相对要成熟一些。
工作定下来了,是该集中精力做课题、搞研究,为能够顺利毕业努力了。
待尘埃落定,是又一个开始。
注:本文只代表自己的观点,请勿对号入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