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bo0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bo0111

博文

人才引进的“拿来主义”——我看浙江大学海外招聘 精选

已有 44846 次阅读 2014-9-6 14:18 |个人分类:研究人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归, 人才引进

相信这两天在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国同行们,包括博士后和PI,都收到了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教授招聘广告。一改以往虚位以待的风格,此次浙江大学走出国门,“自己去拿”,直接派遣了招聘团队远赴美国圣地亚哥召开招聘会,并提前在多个优秀院校举行宣讲会筛选candidate。作为一名一心回国的博士后,我想对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说三个字:好!好!好!

历史赐予了“拿来”的好时机

可以毫不讳言地说,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海外人才最有优势的时期。一方面,美国科研投入的持续下滑,申请tenue-track faculty职位,申请基金越来越难,华人科学群体总体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化,极大地推进了国家科研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如果说10年前决定海归多少需要点爱国情操的支持,那么10年之后考虑海归不过是对就业市场的分析。

此次招聘,浙江大学提供薪酬待遇(≥35/年)、住房(有产权,或房贴)和启动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听了忍不住让人流口水。

为什么该出来“拿”

浙大招聘团选择了9月,美国人才招聘的传统旺季,来召开这个招聘会。这就意味着,浙大生科院要与美国各所高校平行竞争新出炉的年轻才俊。这既体现了对自身优势的信心,也反映了主办者对人才市场的准确判断:人才,要趁热。

中美之前跨越了半个地球,再加上赴美签证的折腾,可以说,回国面试对在美国读博后的人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于是,在心理上,很多人愿意先尝试申请国外大学的职位。于是,一批拔尖的人才首先收到了国外大学的offer,最终选择留在美国。浙江大学的“拿来主义”,解决了大家回国面试的心理障碍,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校方的诚意,有机会获得更优质的candidate。

“拿来主义”者需要勇气

此次的劳师动众,必然耗费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可以想象,倡议和执行的领导是顶着压力的。浙大开出的薪酬待遇,除了上科大和北清中心等少数几处,大多数国内院所是望尘莫及的,他们完全可以采用通行的做法,陆续地招聘、积累优秀的海归。说得功利点,新招的PI好不好,和我有什么关系。因此,能够不远万里地寻找人才,这一届的领导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学院的长远发展,值得敬佩。

“拿来主义”体现了公平

虽然现在国内各大院校都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姿态招聘人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亲嫡”现象不容忽视。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明显倾向于招聘出自自身的海外人才,这虽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近亲繁殖,但过分胀大的同门,势必形成小圈子,有意无意间对外来势力进行排挤。相信大家对前不久浙江大学“无端”解聘管敏鑫院长的记忆犹在。

此次浙江大学的海外招聘,透明度更高,竞争更加平行,有利于剔除人情等不必要的因素。建设一支高度“异质化”的研究团队。

 

科研实力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坐等“送来”的,而不“放开眼光,自己去拿”,恐怕不知不觉中,在起点上就已经输给了对手。

 

 

p.s. 哈!这篇博文我故意不把负面观点写进去,果然在科学网上宣扬正能量的内容不受认同啊。砸砖的好,读完评论,我的文章就完整了,呵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326-825493.html

上一篇:科学界羸弱的自我纠错机制
下一篇:剪接体vs剪接体前体——施一公距离诺奖有多近?
收藏 IP: 108.86.212.*| 热度|

18 张能立 孙瑜隆 罗汉江 薛宇 郭笑天 戴德昌 廖晓琳 曹禺 曹聪 王桂颖 eastHL2008 truth21ct wangguofengw wangqinling Wanmingfu uxinhenry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