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傍晚,我很卖力气地写了篇跟踪热点的博文“‘非升即走’口号的悟理学解读”,不过很不幸,先是狭路相逢“周老虎”新闻,似乎没引起足够多人的关注。刚才,看到吴国清老师写的博文“最该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的是正教授群体”,我不假思索地在评论中写了四个字——“非生挤走”。是的,与讲师“非升即走”的政策相比,更值得我辈关注的是教授的“非生挤走”。
关于讲师们“升”和“走”的话题,科学网上议论了好几天了,我也不打算再说神马了。关于教授们“生”的话题,其实以前也有不少的讨论,我昨天的博文也说了几句,基本意思大家也都明白,那就是教授们不该也不会被允许无所作为地白拿“更高的”(与自己的过去以及较低职称和资历的教师相比而言)薪水混日子,在一定的时段内多少还是要“生”几个“蛋”的。至于这蛋是什么,蛋黄的大小、蛋清的多寡以及蛋壳的软硬如何,或许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无论如何,一“蛋”不生肯定是大大不妥的。倘若真的有某教授在一路“飞升”之后,达到了其个人可及的职称顶点——教授,不再去为那些“人才”帽子(这个有严格年龄限制)或者“院士”的头衔而奋斗了,从此便以享受生活为其后半生的主业,并不在意继续提升自己的水平、产出新的成果或者为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进入了“非生”状态,在没有多大竞争的环境中或许还是安全和安稳的。但是,这绝非当下竞争日益严重的中国所能容忍的。
看了大宝宝同学今天早上的博文,我注意到他引用清华大学外院的教师职称结构是“腰鼓型”的,教授不少,副教授更多而讲师更少。在这样的职称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条件下实行“非升即走”,意味着副教授和教授会越来越多,下面的人评定职称自然会越来越困难,申报和获得高级职称的要求自然会水涨船高。也正因为如此,太多单位都早就出现了报副高的材料比报正高的材料还硬的现象。而有些很优秀的、正在评职称的讲师和副教授们的年轻人的成果有可能会比教授还多还强,如果就这样还上不去,他们不服气来科学网吐槽是必然的。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随着单位及其领导对成果数量和档次的“高大上”追求的不断强化,很可能下一步在高校出现的政策或口号可能将不再仅仅是“非升即走”,而是“非生挤走”。就是说,教授们长期“不生”的后果,也可能会被“挤走”,被要求离开,空出岗位和待遇给新锐晋升上来的人,或者被引进的人。
这,或许是将来某年科学网上吐槽的新话题,咱不妨提前在这里做个预告。
“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了避免因为“非生”而被“挤走”,吾辈中老年教授还是不敢活得太滋润自在,还不得不再勤奋工作好多年。。。
参考:
【1】吕喆:“非升即走”口号的悟理学解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815599
【2】吴国清:最该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的是正教授群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8157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