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近日,北大可谓新闻不断。先是“燕京学堂”,欲携北大百年之雄风,誓言“眼睛一亮”,以弘扬传统文化;继而曝出北大66万天价“后emba”,二者比对之下,不禁令人莞尔。前者欲树立纯粹之国学,后者却主要是舶来之西方文化,然则二者又几乎同一时间,统一于同一所高校,果真是中西合璧。这样的高校,也非21世纪之北大莫属。
遗憾的是,先是燕京学堂的内涵不明,还有选址引起争议,接着天价之后emba见诸报端。官员公费或由企业掏钱上北大后emba,该批的是官员,是官员的培训制度和经费管理,又与办学单位有何干系?为什么要扯上北大?不过且慢!在这样一方愿意交钱,另一方数钱数到手酸,说是周瑜打黄盖也好,眼下热起来的“tongjian”也好,权钱交易也好,权钱与社会资源的交易也好,北大,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大概就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会所,甚至一张……,供各色人等在上面完成“钓金龟”之类各色交易。当然,办后emba的不仅是北大,还有形形色色的“大”,然而那些“大”,即使加起来,又能否与北大平起平坐?据说也不是此北大,而是北大底下的、底下的、底下的……某某。由此,北大是否就脱得了干系?
这样的北大,又能办出什么样的燕京学堂?
倒是北大的一位老师道出了个中三味:接下来是北大的文、史、哲……都要办emba、后emba了,不如这样说,都要办成后emba!如此,北大幸甚,官员幸甚,老板幸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