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在四号教学楼工作的时候,自己长时间对着电脑,总是隔段时间就到楼中间的过道里透透气。楼的中间有一个向下的楼梯,因为一楼是暂时的图书阅览室,出去的门是紧闭着的,围簇成为楼里偏僻的一角。知道的人们都不会在这里通行的,偶尔有不知情的学生,匆匆顺着楼梯往下走,如果正好我在那里,我则告诉他们:“同学,这里是走不通的,需要从两边出去”。他们通常一脸惊讶,稍微停顿后,说声谢谢就会从原路返回,急忙去寻找楼一侧的出口去了。 时常自己一个人,打开对着道路的玻璃窗子,看着隔路的海天学院,再低点,是装饰着道路两边的香樟树和各色花草,江南的秋风似一道彩笔,将校园剪绣的如此鲜亮活泼。再高点,是四号楼与海天楼围成的“天井”,透过“天井”,可以看到北仑初秋的天空了。 有一次看到这样一副图景,一个中年阿姨骑着一辆三轮车在前面走,骑得不轻快,但是很坚定,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骑着自行车在后面紧紧跟着,两人前行的步调一致,甚至可以说格外和谐了。顺着路的那边,一前一后,渐渐地由远及近,走至对面,背影又渐渐地变小,拐弯的地方忽地不见了踪影。突然记起了她们是一对母子来,母亲是我们学校打扫卫生的阿姨,儿子头脑受过刺激,呆呆地不能工作了。记得一个周末的早晨,去办公室拿东西,发现平时打扫卫生的阿姨不见了,一个没见过的阿姨涮着墩布,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拿着另一个大拖布来回打扫着楼道。我上前说:“阿姨,你是新来的呀,原来那位阿姨调走了?”阿姨笑着具体说了什么,也不记了,只记得她介绍自己也是学校里清洁卫生的,今天暂时过来顶个班,她还向我介绍了那个打扫卫生的男子,说是他儿子,因为受了点刺激,头脑不好了,每时每刻都要跟着她的。她最后说:“不像你们学校里的老师,有学问,很有出息。”大概是看到我的年龄与他儿子相仿,所以心里才会拿他儿子与我来做对比吧,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眼角隐约流露出一丝微微的酸楚,但转眼间又隐藏住了那份酸楚。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儿子,在那个景色如画的秋季,是这个季节最动人的景致,它穿梭于校园之中,那橙黄弯转的树叶,那飘渺细腻的秋风,那映人心弦的池水,都成了这则景致的陪衬。不知道其中故事的人们不会觉得什么,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则总是忍不住感动着,仿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一下,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和儿子的幸福来。 母亲是谁?不就是一生中不管你年龄多大,在你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任何代价,一心为你好的那个人吗!不就是那个在她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独自去面对,不忍拖累你的那个人吗! 新年寒假,看过中国感动人物颁奖晚会,其中的感动人物,包括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有军人、有科技工作者、有教师、有医生……。母亲不也是让我们无数次感动的一个职业吗?当母亲遇到困难时候,她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自己不愿给孩子增加一丁点的负担;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们又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爱扶持着孩子走过困境,果敢地不计任何代价。方俊明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固然令人钦佩,但这种无悔是在母亲日夜精心照料下,他才有信心等待那份迟来的认同呀。姚厚芝身患绝症,想到的不是死,而是死后她的儿子怎么办,她每天绣17个小时十字绣,经过3年多,用127万针秀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一个所有母亲都可能会选择的答案,答案的本身包含着一种质朴但伟大的品格,这份品格铸就了一种长年累月的坚持,这就是母爱。 我亦想起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北方的农村并不富裕,早饭的时候,母亲煮三个鸡蛋,给父亲一个,我和妹妹一人一个,问其为什么不煮四个鸡蛋时,母亲总是推脱说: “你爸爸去工作需要补身体,你们上学需要补脑子,我也不爱吃鸡蛋。”当时的我却没有去深究那是一个谎言,仿佛也默认了母亲是不需要吃鸡蛋的,只傻傻地觉得只要满足母亲的那份期望,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享用那份美味了。随着自己年龄渐渐地变大,才慢慢体会到那份爱,体会到那句谎言的份量,每当想起那一幕就会泪流不止。学的再好,知识再多又能如何呢?只不过圆长辈们的一个梦吧,这梦有一份自豪,但更多的是怕我们像她们一样的吃苦。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几个关于母亲的故事,留在心底,每当失落的时候,偶尔将其捡起来,揣摩着其中的深意,淡淡的心也就温暖起来,也就不惧怕世间任何的艰难险阻了。长辈的爱,那么厚重,如砂锅中煲起的浓浓的汤,不好看,却是有福分才能享用的,但我们往往享受着这种爱的同时,却丝毫感觉不出来,以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母亲是谁?不就是一生中不管你年龄多大,在你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任何代价,一心为你好的那个人吗!不就是那个在她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独自去面对,不忍拖累你的那个人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