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七年前的高考和三十年前的高考

已有 5678 次阅读 2014-6-7 12:09 |个人分类:社会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这篇文章是七年前的今天写的。那一天儿子参加高考,而在那三十年前是我的高考季节。记得那天《钱江晚报》有记者采访关于高考的感想,于是在儿子进入考场的时候,我在博客上敲下了这么一篇文字。那时还在新浪开博,如今我把它转到了这里,为了几年两代人的高考,也是为了这个日子: 

今天儿子高考距离当年自己高考刚好过去30年。昨天一位本系毕业在报社工作的著名美女研究生电话说,可以写点什么为了前后30年的高考。确实想写点什么,哪怕仅仅是为了30年的纪念。

 儿子考试在萧山中学,前天一家人便住到了考场附近。不用说酒店的房间是早就预订好了的,服务员办理手续时还特意安排了比较安静的房间,据说酒店里住了不少高考的孩子和家长。去酒店前还特意带了专业书和杂志,但是却放在一边一个字也没有看。昨天下午儿子早早的准备好了考试用具,然后说要熟悉一下考场,先去踩一下点。儿子出去后我突然生出一种自己高考似的小小紧张感,给几个同样情况的同学打电话,几个30年前参加高考的同学,好像差不多都腾出时间在陪孩子高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子女的高考一下子变得就像是父母的考试,早几个月前就在关注高考注意事项,我还曾经向自己的研究生了解考生的考前心理。一个共同的建议就是,家长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于是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许多事情都想尽量做得不露声色,以至于考试前我突然拿不定主意,考试时到底要不要去考场外面等候孩子?看着儿子平静而又乐观的脸,我知道他的内心并不平静,毕竟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对于他这一代人高考虽然也有悬念,但却是一条无须旁顾的必然路径,小学中学一路走来都是为今天做准备,仿佛考大学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他和那些象他一样的孩子们,几乎不假思索的就认同了这个既定的发展模式,唯所不同的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而已。也许在今天的中学生看来,高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个人迈向未来职业的一个过渡。

 这使我想到了30年前自己的高考。前面已经有文章讲过了当年的高考。相对于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日来说,那年的高考似乎格外的平静,既没有为了高考限制噪音,也没有因为考生而调整交通,自然考场外面也几乎看不到守候着的热切担心和盼望的父母们。然而那一年的高考,却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77级对于今天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少在大脑里有所存储了,但是在那个时期却具有一种符号般的象征意义。与今天孩子们目标明确地十多年准备截然不同的是,那一年大多数人是在考前一个多月才知道正式恢复高考。而从1966年以来积压的众多考生,也大多来自上山下乡的农村或者留城的工厂。30年人世变迁,当年自己高考,如今儿子高考。如果就高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来说,1977年前的考试因为其特定的历史原因,被赋予了无可替代的社会意义。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早已跨越了当年的荒芜,当我们的社会沐浴在物质富裕和高校发展的光环之下的时候,高考应该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然而毕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昨天晚上儿子还是有点激动。熄灯后我听见他躺在床上嘴里嘀嘀咕咕的念念有词,问他说是在背诵语文。他背诵的是柳永的《雨霖铃》,正好这是我的强项,看儿子睡不着就和他一起背起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想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后来又背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还提到曹操的《短歌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最后说起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到底是93部还是91部。这么多年了,好像是除了一起评说金庸小说外,他还是第一次和我这个曾经专业文学的父亲谈论这些。

 今天早上6点半儿子就起床了,早餐后7点20他就要早早去学校。陪儿子走到校门口,我站在那里许久,看着一个个的孩子在家人陪伴下,或者开车或者骑车或者步行。一种由衷的会意感油然而生,如今的高考依然这样隆重,从社会到家庭仿佛都要在这一天为考生开出走向未来的通行证。也许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还有我们的老师在高考上对孩子寄予的太多了,于是本来在孩子们看来很自然的选择反而变得有点沉重。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轻松点,我们的社会也轻松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418-801269.html

上一篇:端午杂记,真是随说随记
下一篇:惊涛拍岸,夜航独舟竟向何方
收藏 IP: 58.100.71.*| 热度|

26 郑小康 武夷山 钟炳 雷栗 曹聪 刘艳红 陆俊茜 王春艳 贾伟 李笑月 王荣林 陈湘明 林中祥 鲍博 韦玉程 李志俊 王树松 罗帆 赵美娣 刘淼 柏舟 杨正瓴 蔡庆华 anran123 biofans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