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新医医心、中医医病、西医医症——仅有【悬壶济世】之【医者仁心

已有 2556 次阅读 2014-5-1 08: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新医医心、中医医病、西医医症——仅有【悬壶济世】之【医者仁心】还是很不够的,怎么着也得有一把好壶才能够独步江湖啊!(CZ)

.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

.

医生是为了解除百姓健康之痛苦而存在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令医家最为快乐的事情,然而,很显然,仅有【悬壶济世】之【医者仁心】还是很不够的,怎么着也得有一把好壶才能够独步江湖啊!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是有道理的,否则的话,我们总归会经常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原因很简单,就是目前咱们医生手里缺乏【大国重器】,无法实现克疾治病之大目标,因此容易招致患者误解,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有杀医事件屡屡发生,令人扼腕墓道,不得安宁。

好在随着《新概念医学》之诞生,将与中医、西医并驾齐驱保障百姓身心健康,新医医心、中医医病、西医医症,我们可以说,在《新医》框架下运行的【云医院】即将为医生和百姓提供合理有效、科学评价、有用好用管用的系列防诊治参考方案,构成真正能够让医生省心、百姓放心的好【医壶】,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悬壶济世】,更可以帮助医生朋友们如【令狐冲】之身手敏捷一般将疾病尽快调理好,让百姓能够尽快恢复身体康健。

为此,欢迎大家积极关注将于今年6.21/22在苏州召开的全国【云医院/云医园】成立大会,近期会陆续发布会议通知,敬请期待!



以下信息来自于百度: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2012-09-03 19:23

http://www.med66.com/new/201209/gl201209034526.shtml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用中文描述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告诉人们,有时去治愈说明了不管医学技术多么进步,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金钱,人类仍然会生病和死亡,因为医学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对此,医生要明白,病人也要理解,不能对医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我要说,这句铭言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


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呵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然我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关注人的需求。任何一个人,既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因此我们的病人不是器官与系统的简单相加。他们到医院就医,不仅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解除症状,同时也非常希望在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帮助下缓解与释放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更多地去实践安慰帮助病人的情感性行为,这包括对病人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理心,给病人以抒发焦虑的机会,并给予开导,解释与再保证等等。


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也说明了安慰、鼓励性的语言在医学服务中的重要性。这些积极的语言不仅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也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最终战胜疾病。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在医疗服务中重视语言的作用,也正说明了医学是一门人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1848-1915)


在上世纪初开展了肺结核医院运动,是Trudeau疗养院的创建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790288.html

上一篇:浅议【心之官则思】——我大概明白了中医的【心】为何指了!
下一篇:为何说【小肠与心相表里】?(CZ) . 张成岗(军事医学科学院)
收藏 IP: 123.114.1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