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从比尔.盖茨退休想到的.......

已有 2112 次阅读 2014-4-14 16:02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08年6月27日,52岁的微软执行董事长比尔·盖茨退休了。伴随盖茨退休的一则新闻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他和妻子共同的决定将他们的全部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献给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慈善机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表示:“我们希望把它回馈社会,确保它产生最积极效应”。

   从以上这一报道中,可以做出如下解读:一是盖茨将钱捐给了一个特定的慈善机构,这个机构以他和他妻子的名字命名;二是他捐助的目的是将所拥有的财产回报社会;三是要确保这些钱取得积极的效应。

   对于第一点,可以说是名誉与责任的统一。在美国,只要遵照法律程序,成立基金会并不难。盖茨作为一个成功的科技型企业家,在世界首富的位子上坐了多年,名誉对他而言固然重要,但应不是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如何对这一笔亿万资产的使用负起责任,确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盖茨在商场上急流勇退,转行来管理基金会,面临的挑战未必低于经营微软。

   所谓挑战既来自众多同行们的竞争与比较,来自众多捐款人的期待,也来自以上第二、第三点提到的目的与效应。只有做好了,才能在竞争中吸引更多的捐款,只有达到了回报社会的目的,真正取得了积极效应,才能说盖茨的所为具有重要价值。

   盖茨退休去经营基金会这件事对中国来说是有启示作用的。

   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个人、企业的捐款达到了数百亿之多,即表明了目前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也反映了在需求明确后,个人或企业是愿意积极参与募捐的,这恰恰否定了中国人缺少参与慈善活动习惯的说法。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毕竟是发生在大地震这样的巨灾之后,大家在应急救灾的危难时刻,捐款时也就没再过多考虑善款的使用方式和效应。

   若从长远考虑,如何建立合理的慈善事业的管理机制,在将善款真正用好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是一件值得认真考虑的事。按照国家目前的规定,有权接受捐款的机构还只有各级民政部门、中华慈善总会及各地慈善会、中国红十字会及各地红十字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善款的使用效果。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善款的使用也是应参与竞争的,要取得募捐者的信任,善款的管理者就要对每一笔善款尽心尽责。比如这次救灾中,著名演员慈善家李连杰就坚持他的“壹基金会”的捐款必须看到收款人按手印的收条。

   记得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汽车大王福特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贝蒂就说:那么就请捐给我一袋花生种子吧。于是福特买了一袋花生种子送给了她。福特后来就忘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一年以后,贝蒂女士又上门了,交给了他600美元。原来学生们播种了当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种子,这就是一年的收获。福特什么都没说,立即拿出了600万美元交给了贝蒂。福特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太轻易得来的金钱往往很难让受施者感受到金钱后面潜隐着的苦与智,而贝蒂对点滴施与的认真与尽心,证明了她和孩子们有能力用好这笔他人施与的恩惠。

   据报道,2007年美国全国慈善捐款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75%来自个人捐款,是中国的数百倍。如果中国能通过对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募捐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对慈善事业的管理进行有效改进,通过鼓励竞争吸引更多人或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相信在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募捐潜力可供挖掘,将会对改善社会公益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原文写于2008-07-16 22:49:30 新浪博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4807.html


下一篇:奥运会后的反思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2 杨正瓴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