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199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sil1990

博文

论文与铜臭—— 限制中国学术发展的本质是中国还在发展中

已有 3244 次阅读 2014-3-28 23:35 |个人分类:学习有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发展中国家, 发论文, 做学术, 汪涵

       古代人读书之前要先立四个愿望【汪涵】:

       1、为天地立心  2、为苍生立命  3、为往圣继绝学  4、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这一代人读书普遍存在的四个目标【王祥】:

       1、完成家人赋予的使命  2、盲目的跟风  3、学习知识(但很少有学到技能的) 4、挣钱

       我跟我的一个朋友有谈到说“读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挣钱最快,不是学习最快——但却是谈恋爱最快的方法,当然这是基于我们学校好多老师的另一半是同一学校的原因。

        今天谈的是《论文与铜臭》,刚进来是有看到一篇《没钱招啥研究生?》的博文,我认为这一想法有些极端,当然我们能看到原文,但我觉得作者指的应当是些“不入流”的学校,真正名校是“不差钱”!

       而当如今发论文与评职称、发奖金、拿项目等物质条件“联亲”之后自然就引来了“发论文潮”,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人说:赶紧发论文,到时候可以参加评奖

       有人说:赶紧发核心,到后面你就不会有时间做论文了

       有人说:赶紧发文章,导师要求的

       有人说:赶紧发文章,不然毕不了业了

       有人说:赶紧发论文,不然今年就评不了教授了

       也有个人说:发个屁论文呀,啥都不懂,又没试验,又没项目的

       还有人说:一直在写啦,就是写得不好,写得慢

       各家所言,要么急功近利,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抱怨无为。

       仔细分析,本质是与“铜臭”有关啊!

       最近一直在写文章,从开学是定了题目,第一篇尝试些外文的。刚开始导师说可以慢慢写,写得详细些,老外就是非常有逻辑,各方面写得都比较详细;后来又说,你不想东想西想不下笔,可以先随便写写,然后再修改;现在又说,你赶紧写了让我看看。

       我自知我的论文质量不高,但方向较为独特,方法却也陈旧,一直无心无力的再写。我分析的是,我在缺乏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就开始动笔,是为了赶紧发论文参加评奖,想的是边写边学习,但是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又开始要拼命的去弥补不足之处【这或许是好的吧】。但是,关键就在于时间不是自己的,导师还等着我赶紧写完后帮他做事啦!

       时间问题,导师问题,学术环境问题~说白了就是“挣钱”的问题。每当听说哪个导师最近有个项目,他的学生靠着项目发了好多文章,心里特别羡慕啊!要是自己导师有项目,那么我们也能“有事”可做啊!

       文章少的导师,名气也不怎么高,项目也不好拿,研究生也很苦逼!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有一些导师希望能有牛逼研究生出现,这样发一篇高质量文章的话,就赚大啦!但优质研究生都不找“一般”导师,因此,这也是死循环!

       哦,名气与钱财,对于学术界来说太重要了!但,这是关键吗?

        NO!

     我认为: “真正在写论文的人是真正在做研究,他们可以靠研究项目挣钱”,“首先他们有一个较好的点子,和较好的人脉,以及较好的名声,然后就可以申请大的项目基金”,“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机构鼓励做小项目,只要你有创新点,那么就会支持你”,“或是你有写论文的外在压力,没有想法,怎能出文章”,“有的人说可以抄嘛!”,“但,我觉得模仿是前提,纯抄袭的是少数”,“但中国缺少高质量文章啊”,“哦,那是因为中国人笨吗?”,“不是,是因为中国人没钱”,“Yes!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等大家都有时间,有精力,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

       因此,论文本质是创新点,外面穿的衣服才是“金钱”。

       限制中国学术发展的本质是中国还在发展中!【有点官方哈】

       文章写得乱极了,一点逻辑性没有,极度跳跃,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复杂,谁要说清楚了,我给32个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27046-780093.html

上一篇:写论文的苦恼
下一篇:关于《论文审核》的几点疑问?
收藏 IP: 120.195.115.*| 热度|

2 曹聪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