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文章那些事儿 精选

已有 10557 次阅读 2014-3-5 13:0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那些事儿

鲍海飞 2014-3-5

 

文章那些事还真不少。

较为标准的科技文章,其形式是:标题、作者、关键词、引言、理论、实验、结果与讨论、结论与致谢、参考文献引用,甚至附录等,虽然也是走八股文的路线,但这个八股文却是多年形成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索引,人们可以方便的查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人们之所以会关注一篇文章,那是因为,或许是它的标题吸引了你,或者是它的前言、引言吸引了你,或者是它的某个关键词吸引了你,或者是它的图表吸引了你,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内容了。

 

文章千古事。写文章是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不仅是要给自己看的,更多的是供别人看的、参考的和研究的,是要在科学发展史上留下印迹的,因此,标题自然重要。题目要新颖,这自然不用说,但也不必太苛求。“一种新颖的…”总不如具体的“扭转式…”要好。题目就相当于人的眼睛一样,后来之学人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一旦和你对上眼了,便可‘眉目传情’了。那么你的文章就成为他的目标了,你的价值和意义或许便就体现出来了。

文章的摘要就相当于一个房间的一扇窗户。要突出特点,内容凝练,让人看到所描述或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因此,这个窗户上的玻璃就要清澈、透亮。当人从窗口往房间里面看时,不至于模糊不清。当然,房屋的结构,窗户的大小和明亮、墙体结构和布局都影响收视率了。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个窗口便可以‘搭讪’了。

好的文章,其引言就非常精彩。引言就是要阐述与所要研究问题和内容的来龙去脉。不仅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让人看到源流,同时又能指出该领域中的进展、问题所在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及意义等。因此,顺畅的引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清晰的脉络,即回顾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开宗明义。这便是交流的序曲了。

实验部分是一个重要的描述环节,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因此,所经历的实验,头脑一定要清楚,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哪些现象和问题,都可能是文章中的亮点和值得关注的地方。实验涉及到学科和领域、方法及过程、仪器设备、环境等诸多问题,因此,实验过程的描述要简洁明了,该详细的就要详细,该省略的就省略。实验过程的描述体现了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一个胸有成竹的设计师,事先会将所要发生的事情都尽可能想到了,然后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和顺序进行写作。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听来的,抄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去做了,才知道难易!

结果与讨论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归纳和提炼,是数据说话的时候了。虽说是‘纸上谈兵’,但却是最费脑力的过程了。要深入挖掘实验数据,不要丢掉实验细节和数据细节,从实验和数据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能解决哪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得到了哪些重要结论,指出与其它研究结果的差别和所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逻辑要严谨。“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因此,要重视细节!说不定,就有个什么新发现!当然这个时候可以找人探讨、请教,或者通过检索文献来进行验证等。这是一个灵感火花迸发和激情四射的过程。

当人们浏览一篇文章的时候,除了标题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之外,文章中的图、表、结构等则是另一个最大的吸引人眼球的亮点。图表,比如一个实验曲线,一个电镜照片,一个新奇的图型、结构等。这些图形、图案,如果与你的‘阅历’相似的话,而且也是你一直在关注、疑惑的东西,这便会立即将你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让你仔细去研究文章中的细节。图形和结构的样式会在人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数据曲线、图表要尽量做好,介绍说明要清楚。同时,在这一过程,要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比如,数据曲线的拟合,其理论与实验的差别在哪里。用数据说话,更是要给出文章的精华--即结论。如何判定数据和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最费心机的。尤其是对自己没有搞清楚的实验结果,比如一个数据曲线出现了拐点,这个拐点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要大量查阅资料来验证,而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几份三思,不要匆忙发表之后留下遗憾。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个矛盾的过程,面对新的实验结果,也可以做出大胆的假设和前提,进而给出结论。让数据说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围绕着问题所在,论述过程中要层层递进,什么究竟是什么,由什么能够推论出什么,即整个的逻辑过程。

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路转溪桥忽现’,就是在行文过程中,要不断有新的东西闪现,一处是小桥流水,一处是古道夕阳,不时地,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有引人入胜之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对待每一个结论,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当然,不能过于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此外,参考文献的引用也很重要。这在引言部分是一个重要引述的内容,在结果讨论过程中也是个重要的引用内容,同时也是考察自己的研究结果或者发现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

结论则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是画龙点睛之笔,也是所谓的‘拔高’过程,提升了哪些认识,对哪些研究有帮助,指出结果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等。

 

署名非小事。文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署名了,这里面就更有学问了,写谁不写谁、什么顺序排名,都是有说法的。有的文章还没写,署名的顺序就已经开始争夺上了;有的署上了、文章发表了,还要求撤稿、撤名的,屡见不鲜。因为,这里面都涉及到名与利的问题了。有多少人,为此争得个天昏地暗。

文章有风险,署名需谨慎。

 

科技文章的写作,同样是痛苦和快乐的过程。你要搜罗数据,追踪溯源,要归纳推理,要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判断和分析,还要判断是否新颖和独特,最终要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大脑在不断创造的过程,因为,你要不断地‘破’题。至于,你是孤军奋战,还是群力群策,至于你是如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至于还是多少‘梦里寻她千百度’,都不必‘更待与何人说’。而一旦你‘大梦我已觉’,你便‘漫卷诗书喜欲狂’了。

文章一旦写成,要几易其稿!能够请人看看改改则更好。然后就是面临着选择合适的期刊投递和发表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艰苦和忍耐的过程。好的审稿意见会让一篇文章更加丰满、充实和有见地。相反,恶意的审稿让人寒意顿生。文章一旦在名流期刊上发表,那么你的身价便立即倍增,是十斤还是八两便立即知晓,其实那个影响因子并不就真的能够反映什么问题,但谁能阻挡人类对虚名的诱惑!同样,你的文章、或者文中的观点,一旦被人引用,尤其是被权威引用,那你的研究成果便如日中天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是骗人的话。一旦你得到了好的结果,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赶快去发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发表便是凭证、证据!无论是晋职、还是评奖,这都是路条!如果,你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者,那么由此,你便一鸣惊人了。

 

说实在的,一篇标新立异、观点独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文章,是多少心血凝聚而成的啊。“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

一篇文章,无论标题多么吸引眼球,或者图表、形式多么精美,而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科学术语是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具有客观、认真、科学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才是正确的探索之路。

文章虽然走八股或者十股的路线,但这八股、十股,结构清晰明了,各部分内容衔接自然,逻辑清晰。但是创新思想却不能淹没在这条条框框里。

 

心血文章著,英名史册存;

九天星月路,百载探寻人。

 

吾生与自然,行舟又探寻,有涯乎?无涯乎?向前,向前,向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773240.html

上一篇:轻舟一叶向天涯
下一篇:雾霾研究的几点考虑
收藏 IP: 202.127.23.*| 热度|

47 曹聪 王善勇 梁建华 王永林 冯新 钟炳 杨建军 柳林涛 王启云 李明烜 郭向云 张鹏举 文克玲 严少华 韦玉程 王荣林 刘艳红 赵美娣 李清安 曹广福 侯成亚 庄忠难 强涛 徐晓 李学宽 张忆文 肖振亚 刘刚 张华容 赵新铭 吕喆 苏德辰 魏金本 张骅 蒋新正 翟远征 唐涛 葛素红 陈湘明 qq258444257 bishuiroubo h123y68 dchlin yunmu PWANGSEIDON LongLeeLu ab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