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yuan09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ngyuan0907

博文

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在肾病诊疗中的应用初探

已有 5687 次阅读 2014-1-15 20:5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摘要:黄元御之中气升降理论在水气病的治疗中颇具特色,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将阐释中气升降理论的基本机理及对于肾病诊疗的价值,并就中气升降理论在肾病诊疗中的应用做初步探索,以期对肾病的中医治疗给予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气;中气升降;肾病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医家,后世医家评述他“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四圣(即黄帝、岐伯、秦越人和张仲景),目前存世出版有医书十一种,其中《四圣心源》乃“诸书之会极”,全面反映了黄氏“天人合一,一气周流”的学术特点;黄氏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皆以中气升降立论,临证治疗亦多从培补中气入手,其“中气升降理论”贯彻于整个临证思维当中,现就黄氏中气升降理论在肾脏疾病临床诊疗方面试述如下:

黄元御之学术核心为“中气学说”,其对“中气”有着独特的见解。黄氏提出“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又“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1]。他认为“中气”乃居中正之位,象如枢轴,不偏不倚,阴阳匀平,升降相衡,燥湿调平,职司燮理阴阳,枢转升降,调理燥湿之气,而不仅指脾气、胃气、脾胃之气、脾胃肝胆之气[2] 。黄氏认为,中土为四象之母,心肝肺肾之气运行亦必以中气升降为本,中气健运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而无病;中气衰败升降逆行则诸病丛生。

《素问·六微旨大论》亦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黄氏认为:“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而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3]。故中气对人体至关重要,中气亏,阳衰土败,脾虚寒湿,则升降悖逆,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清浊相干,或水火不交,而诸病丛生。是故阳衰土湿,水寒木郁乃为内伤杂病之基本病机,所以黄氏立方遣药,注重扶阳抑阴、培土泄湿、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逆,虽非一味崇阳补火,但培土建中确是其不变之道。

“治慢性病,培脾土,拨升降是为常,清上温下是应变”[4]。中土健运,则气机升降有序,三焦气化有常,清可升、浊可降;故培土建中当是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不变法门之一,在诸多慢性疾病中,肾病显得尤为棘手,而黄氏却对此有着独特的认识。

肾病统称水气病,黄氏提出“水病之作,虽在肺肾两脏,而土湿木郁,乃其根本也”。他认为“水”看似居于下,实则水之根在于上(即离中之阴)。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中土斡旋,中气右转,肺胃之气随之肃降,则水气下行;若脾土失运,中气失于斡旋,则水气壅滞于上,则作脐以上肿。“水生于肺而统于肾,藏于膀胱而泄于肝”。膀胱者,水之壑也。肺气化水,传于膀胱,肝气疏泄,水窍清通,是以肿胀不作。若阳衰土湿,中气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肝气郁不得疏,则膀胱闭癃,水不归壑,而逆行于胸腹,浸淫经络发生肿胀。故黄元御提出“泻湿燥土,疏木行水,是定法也”。麻瑞亭老中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临床治疗肾病遵循此条定法屡获良效。麻氏说“肝以疏泄为性,若肝郁不能疏泄,则小便不利……肝气条达,肾气温升,精血秘固,红白血球及蛋白滋补渗出,而复其常也”,同时也指出,肾病固然以正气虚损为主,但其邪实的阻滞、结聚、干扰在其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却相当重要,所以在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当以健运中土为主,在顾护中气、健脾利湿之基础上,兼以疏肝解郁,清肺理气、活血化瘀,暖肾利尿,随证治之,使中土斡旋,清升浊降,三焦气化复常,则其病自愈。

黄氏因受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及中气升降学说的运用,临证处方多以崇阳温补为主。其书中根据自己的学说自创方剂多首,用药多以甘草、干姜、桂枝、茯苓、半夏等为主。而且黄氏对于药性的理解,也以自己构建的中气为主的脏腑气机运动理论为基础,将药物分为土、木、金、水火四类,从而在理法方药上保持一致。黄氏治疗水气病,临床多用自创方剂苓桂浮萍汤加减治疗,方中以甘草、茯苓、泽泻以培土泻水燥湿,半夏、杏仁以降肺胃之逆,桂枝达木郁以扶阳,浮萍以发表出汗,泻湿清风,全方以培土泻湿,解郁降逆为基本治则,最终使中气升降复常,清浊复位。

黄氏重视“中气”的学术思想,在近代医家的医案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岳美中老中医曾针对少幼儿慢性肾炎后期的治疗进行研究,他认为少幼儿慢性肾炎后期,虽无临床不适症状,但亦不能大意,需得培土建中,使得中土坚固,中气升降如常方可告愈。岳老认为幼儿体质娇嫩,脏气未充,久服中西药品,补多则壅滞,攻多则摧伤,而不服药又无以愈病,故以谷气养人,选陆以湉《冷庐医话》中所载黄芪粥加味方以顾护中土,健运中州,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为细末)9g金橘饼2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每日服1剂。在服用此方之前,要检查肾功能和尿蛋白等,服过1月后,再事检查;若肾功能有所改善,蛋白尿有所消失,则持续服用1~2个月,待肾功能完全恢复,尿蛋白完全小时候,仍继续服用3个月,以巩固疗效。并应当安排好修养,以免复发。此方虽小,但岳老在临床辨证应用时却多有效验,由此可知,正确的思维引导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5]

岳老在临证选方的时候,虽不是遵循黄氏中气升降之理论,但结果却是属殊途同归,他们都在努力使中土得以巩固,使得中焦之枢纽功能得以恢复。黄氏之思想对于临床,并不仅是治法的别出心裁,更在于其对临证思维的指引。肾脏疾病病机复杂,临床多反复发作,究其本是因阳衰湿盛,气机郁滞,中气升降失调所致,故而通过泻水补火,扶阳抑阴等法,建中州,培中气,使中土坚固,中气升降复常,清浊复位,以待脾土制水,脾土滋水方是治肾之根本,疗效之捷径。

参考文献:

1.黄元御·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2

2. 陈圣华,甘密密,黄家诏. 黄元御中气概念探讨[J]. 西部中医药,2012,02:45-46.

3.黄元御·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

4.西安市中医医院.麻瑞亭治验集.西安:西安出版社,1995444

5.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8-2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9557-759459.html


下一篇:浅论中医之阴阳
收藏 IP: 111.161.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