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参禅终南:心如虚空,久离恐怖

已有 3262 次阅读 2013-11-6 14:34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想象, 差别, 恐怖, 虚空

参禅终南:心如虚空,久离恐怖
 

大约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前后,冶开禅师行脚到终南山,结茅潜修。冶开初到终南山时的茅蓬正当山隘。一日晚间,一头老虎逡巡於茅蓬之外,他结跏趺坐,一念不起,良久之后,老虎屏息贴耳而去。以后老虎常由茅蓬前经过,来去均轻啸三声,好像和他打招呼似的。

后来他迁到一处名叫「喇嘛洞」的山洞中居住。洞中以往闹过怪异,居者每为所崇,虽持咒禁制亦无效。山中道侣劝阻他,他说:“以前住在洞中被祟的,正是因为他持咒作法与之为敌。我心如太虚,无迎无拒,彼纵拒我,我不拒彼,作祟与否,听其自然。”就这样他迁到山洞中,一住三年,了无怪异。最后在他决定离开终南山,住在洞中最后的一个夜间,后洞中砰然如千钧重物坠地。他持菜油灯往洞深处察看,只见一头黑狐,毛色光可鉴物,一闪而逝。冶开以心如虚空,久离恐怖。他不以异类视黑狐,故在他离开之前,黑狐现形为他送行。

-------------------------------------------------------------------------------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人心中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就像堂吉诃德要与风车作战一样。

佛纵有万语千言,但归根结底还是“无差别心”。

少林六祖慧能禅师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之所以苦闷,还是因为太多诱惑,太多欲望。何为心魔,则是郁结在心中无法释放的欲望。心外无物,佛自在吾心,心中空明,邪魔外道就无法附身。无所比较则无所追求,无所追求则无所欲望,无所欲望则无所郁闷,无为而无所不为。这就是修行之所以要出家的原因,但这只是小乘境界。境由心生,情由心生,魔由心生。真正的大乘应该阅尽人生百态,看空世态炎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心中无佛,心中无魔,不要去刻意什么。佛非佛,魔非魔,佛亦魔,魔亦佛(基督教故事中路西法也是天使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空地狱方正菩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739525.html

上一篇:水坝不可能使河流生态崩溃
下一篇:高台不种棉花了吗?——张掖“禁转令”的疑问
收藏 IP: 113.140.28.*| 热度|

2 蔡小宁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