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cai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cai1

博文

创新的动机是懒惰,创新靠的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已有 9858 次阅读 2013-10-5 11: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好奇心, 想象力

林中祥老师的博客《创新---没有谈何》中把科研创新比作赛跑,认为应该把99.99%精力用在上,如果有万分之一的人超一下,就好了。相信国内许多学者也这样认为。中国当前的科研正是这样搞的,可惜创新很不如人意。林老师的赛跑故事,用来描述培养匠人的过程倒是很贴切,用来比喻创新过程,我认为严重不妥。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科研创新靠的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定义1. 科研创新是指 A) 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领域,或在一个领域内发展出一个新方向,或者解决了一个难题;B) 在技术开发中,研制出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

说明1. 要严格区分创新与模仿(俗称山寨)。例如,第一次造原子弹、造人造卫星、造航空母舰的工作是创新,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工作为模仿/山寨。

说明2. 不可否认,模仿/山寨有很大意义,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定理1. 科技创新的重要动机是人类的懒惰。

证明. 不想走迷路,所以发明了罗盘;不想抄写,所以发明了印刷;不想走路,所以发明了车;不想游泳,所以发明了船;不想坐车和坐船,所以发明了飞机;不想洗衣服,所以发明了洗衣机;不想用刀剑,所以发明了枪;不想没日没夜地做手工辨识测试,所以发明了多变量自动闭环辨识测试方法。证毕。

说明3. 这里所说的懒惰是指积极懒惰,即要做成某事,但又不想花大力气。与积极懒惰相对的是消极懒惰,即无所事事。

说明4. 懒惰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动机的事实说明,创新也没什么,用不着顶礼膜拜,要用平常心对待。用平常心对待创新才有可能创新。

假设1. 孩子和青年人比中老年人更有好奇心和想象力。

假设2. 搞学术研究的学者已经经过严格学术研究的训练,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搞技术开发的工程师已经经过严格的技术培养,一般至少具有硕士学位。

定理2. 在假设1和假设2成立的条件下,科研创新靠的不是追赶与积累,而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证明. 中老年学者或工程师比年轻的学者或工程师积累多,追赶时间更长,但重大的科研创新大都是相对年轻的学者工程师做的。而很多年轻时有伟大发现的学者,有了年纪和学术的积累后反而创新能力降低了,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和卡尔曼。有些年纪大的学者或工程师也有重大的创新,比如爱迪生,但这并不能说明科研创新靠的是追赶与积累,因为这些人年轻时已经是创新能手,老年还能创新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失去好奇心和想象力。证毕。

在中国,大家总是在讨论什么是好的科技政策,希望政府使用一种强力有效的科技政策推动科技创新。这可能吗?

定理3. 任何强悍的科技行政领导都扼杀科研创新;强悍的科技行政领导只能推动模仿/山寨工作。

证明. 由定理2我们知道,科研创新靠的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然而强悍的科技领导扼杀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我们知道,在科研创新强的国家没有强悍的科技行政领导;在政府强悍地指导管理科技界的国家,创新很弱,模仿/山寨很强。证毕。

由定理3我们得到

推理1. 最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是在保证足够科研经费的前提下无为而治。

前面说过创新需要好奇心和想象力,那么如何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回答是

定理4.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人类自然天生具有的,一般会随着年龄和世故的积累而变小变弱。

证明. 假设1即可推出定理4。证毕。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有创新能力,必须保护孩子和青年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然而在中国,小孩从小学起就被过度的知识和考试困扰,严重扼杀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放放孩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2928-730182.html

上一篇:河南人在荷兰:27. 幽默一下
下一篇:(微博)创新就是怀孩子
收藏 IP: 125.121.33.*| 热度|

24 张海霞 孟庆阳 武夷山 向峥嵘 曹聪 汪育才 王修慧 戴德昌 孙小淳 高绪仁 田云川 王春艳 韦玉程 闫安志 李宇斌 杨正瓴 陈冬生 高友鹤 oma zzjtcm laoyipiao cloudyou biofans Vetera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