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感叹一下写作文 精选

已有 8562 次阅读 2013-10-5 06:1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文

           周末上来转,王春博友的《期待,美丽的魅力语文,一位小朋友的随笔,我有些感触。它我想到我在她那个年龄,也有过类似的笔法,基本上是“假、大、空”的风格,几十年如一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让人有点伤感。要说变化,就是当年我写的文章,政治正确的基础是歌颂毛主席,如今这个基础换成了“中国文化”。从中学就开始一种作文方式:先占领一个道德高地,然后任意挥洒,指责别人的不是,以体现自己的正确,这是让人悲哀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篇似乎是用自己的激情堆砌出来的文字,想讨论的主题无疑是个好题目,但文字语无伦次,充满“愤青”色彩,没有心平气和、服人的说理,让我叹息。下面具体说一下几个我认为的问题:

           1)因为激情在燃烧,文中用了很多的长句子。显然,小朋友的老师没有教给她中文写作的一个要点:写文章要用短句子,尽量避免写长句子。我的老师教给我了,可我一直没有领悟为什么。很多年以后,如果让我现在来解释,我觉得短句子符合我们说话的方式。你想想,每天在跟人交流时,有多少话每句超过10个汉字?文字是语言的书面纪录,最好能符合语言的方式。过去的文言文,和说话有差距;现在的长句子,和说话也有差距。那个作文通篇都是长句子,让人透不过气来。我随便摘一句来做例子:“我承认这是最好的公平竞争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这句话,你能一口气把它念下来吗?你可能会,但要费点劲,有点上气不接下气。读这样的句子时,无论里面的词汇多么漂亮,它已经没有美可言了,更何况魅力。这个句子有很多的写法,一个可能,就是加标点符号来分隔:“我承认,这是最好的、公平竞争的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加了标点符号的句子,意思没有改变,但读起来容易点,给人以喘息的机会,也因此显出些心平气和。当然,还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无论什么样的码字,不要灌,要让人倾听。

           2)写作要前后呼应,有逻辑性。比如作文中说:“学校时间紧但我也坚持每个月读透一本书,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读书,…。”是在表达自己的用功。可是,在同一个段落后面,作者又说:“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只能看着书架上的一本本书与我越来越陌生,看着那些美丽的方块字在被我冷落的角落偷偷哭泣,我什么都做不了。”这是在表达无奈。读者会怀疑,什么都做不了的条件下,每个月读透一本书,是真的吗?如果真有一种经历,那种经历的感觉会是真实的,不会出现矛盾。当一些基本内容出现矛盾时,让人看出“作”文的痕迹,这是很苍白的表现。

           3)概念要清楚。和上面一句相关的句子:“我的课余时间也填满了政治历史理论常识。可我什么都做不了。…看着那些美丽的方块字在被我冷落的角落偷偷哭泣…。” 我相信“政治历史理论常识”不是英文或者俄文写的,它们也该是美丽的方块字写的吧。所以,要分清方块字和语文的关系。基本概念要不清,再大的道理都不能服人。

           4)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或过头。这个世界,每个人知道的东西都有限。“每个月读透一本书”,“甚至连枯燥的费正清先生的中国史研究都沉着心看完一遍又一遍。”这些都是有很大难度、费时费神的事,谁能真的做到呢?反正我是不行。我比较笨,相信自己到现在也还没有读透过任何一本书,也无法做到一遍又一遍地去读那些枯燥的书。我读得最多的书,大概是鲁迅全集,中学到高中,我读了不止三遍,有些文章还背诵过,就不知道是多少遍了,那可是够枯燥的文字了,但没有一篇我敢说读透了,离“一遍又一遍”也差了太远,我很惭愧。作者信手拈来的说法,让我难以信服。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作”文的作,此为一例。但愿我是井底之蛙。

       5)要有自己的亲历、直觉和细节。人们虽然会相信大道理,但更能理解和接受直觉。你见过的东西,别人也会见过,说出一些实际的、常见的经历,比“作”出一个说法要更有说服力。自己看了多少,知道了多少,懂了多少,简单朴实地表达出来就够了,别去撑。撑出来的东西,有可能会给人惊喜,但往往是不经看、不经琢磨的,反而会让人失去敬意。

           最后,我想说我写这段,并非想让小朋友难堪,那会让我难受。我更希望对她有些帮助,尽管我的方式比较粗鲁一点。我在科学网上待了快六年了,知道我自己的码字风格,好不到哪里去。借题发挥,吆喝一声,让自己知道写字的难处和不易,不是什么坏事情。互相提醒和敲打,才能期待出现美丽的魅力语文,方块字的语文。不要追求花哨,方块字已经有足够的美,你只需要把它们简单、合理地搭在一起,就很充分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730099.html

上一篇:博士资格考试失败后的处理程序
下一篇:打馕
收藏 IP: 74.105.213.*| 热度|

62 陈湘明 武夷山 钟炳 李宁 王春艳 王德华 贾伟 刘蓉晖 杨正瓴 徐晓 陈小润 吕喆 丁邦平 虞左俊 赵序茅 沈友明 魏东平 唐凌峰 曹聪 王海辉 张海霞 曹俊 马磊 朱志敏 曾泳春 董全 蒋永华 周金元 赵美娣 李宇斌 陆俊茜 肖重发 徐大彬 王善勇 任胜利 何宏 刘立 刘艳红 姜虹 余超 谢海燕 朱艳芳 李东风 翟自洋 黄彬彬 王桂颖 廖晓琳 邓旭坤 qqlisten biofans christine wwxxmm seeker99 anran123 zzjtcm fairplay2013 blackrain007 zgg yunmu xqhuang nimingtinghao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