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熵:世皆有情,动者负熵。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llinux 信息延续——自然启示录一十三篇

博文

渤海拟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我不持乐观态度。

已有 8862 次阅读 2013-9-27 19: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 渤海, 隧道

今年7月份有新闻报导称:“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设计全长123公里,多年备受关注的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大连至烟台渤海海底隧道项目目前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再过一个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以下简称跨海通道)方案,将由中国工程院上报国务院。”具体的工程图如下所示: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在科学网发表博文的意愿,但是现在既然突然想起来了,便说一说罢,也算对得起我的专业。

根据USGS测定,渤海湾一带曾发生7.2级大震,各项参数如下所示:

M 7.2 - Bo Hai, ChinaTime1969-07-18 13:24:46 UTC+08:00Loc38.418°N 119.452°EDepth10.9km


西侧的是地震所在地,东侧是距离地震较近处的隧道部分。二者距离约110公里。

目前全球最长的海底隧道是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4公里,远逊于渤海湾隧道的123公里,曾经可能对该隧道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参数如下:

M 6.8 - Hokkaido, Japan regionTime1983-06-21 14:25:28 UTC+08:00Loc41.367°N 139.118°EDepth9.0km


西侧是地震所在地,东侧是隧道部分,二者距离约100公里。在这点上,这两个隧道比较相似。


渤海湾大地震发生于1969年,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这个地震。据新闻讲,渤海湾隧道的念头形成于1992年,是渤海湾大地震发生的23年之后,我比较怀疑此次渤海湾隧道的工程建设是否给予抗震设防很大的关注。即使如此,前段时间的南京地铁哈尔滨地铁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塌方事故也让我对这个工程没有多少信心。

根据杨学祥老师的研究,上一个地震活跃周期是1947年-1976年,而本次地震活跃期可能为2000年-2030年。有人说渤海湾隧道运行12年后就可以收回成本。我且不去辩驳这种推算是否正确,单就这个隧道能否坚持12年仍不垮塌的问题上,我也不持乐观态度。

下面附上日本青函隧道的高昂代价:

高昂代价

修建这条青函隧道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1971年主隧道动工兴修时,预算工程的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但后来多次追加费用,估计到隧道竣工,整个工程需用27亿美元,平均每公里5千多万美元。

由于工程极其复杂,施工条件又非常差,自隧道动工以来,已有33名工人丧生,1,300人伤残。隧道两度被海水淹没,第一次发生在1969年,海水将岩缝冲大,每分钟涌入11吨,水在斜井里上升了150米。工人们花了近5个月时间将积水抽出,后来在整个隧道周围灌上一层厚达4.5米的水泥浆,并用钢板把岩缝堵住。1976年,海水再次以每分钟70吨的流量冲入供应隧道,工人们又足足奋斗了5个月才控制住这次水害,共死亡20余名工人,仅后一次水害的影响,整个工程至少被推迟了两年。

再附上一个人的说法:

刘良忠表示,从现在国内外跨海工程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看,跨海桥梁技术和海底隧道技术已十分成熟,风险较低。“只要海底隧道不位于地震的断层区域,隧道的抗震性就可以保证。

来源:http://www.jfdaily.com/a/6492012.htm 

PS:这个话可能武断了点。。。地震波君不高兴了。

另外,新闻报道上王梦恕院士称:“这条海底隧道面对9级地震也不怕,可以用百年

来源:http://roll.sohu.com/20130725/n382522351.shtml 

PS:说实话,这些年,看这些可以用百年之类的话我已经怕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4385-728366.html

上一篇:台湾海峡一带值得关注
下一篇:巴东县5.1级地震的几点初步分析
收藏 IP: 219.237.226.*| 热度|

3 吕洪波 赵猛 梁光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