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北方地区可适生杨树新品种

已有 4415 次阅读 2013-8-31 09:04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抗逆性, 杨树, 北方地区, 杨树品种, 耐寒杨树

内蒙古通辽市培育的汇林88号杨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新品种权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http://sbj.forestry.gov.cn  2011年06月21日  来源: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局

近日,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培育出来的汇林88号杨(杨属)通过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审查和认定,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汇林88号杨(杨属)是小叶杨自然杂种,是通辽市林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反复选择,培育出的新一代速生、抗性强的杨树良种。该品种在收集的195个小叶杨实生种源定植的基因库内,生长表现极为突出,在常规抚育管理情况下,七年生树高16.1米,胸径25厘米,年平均径生长3.57厘米,优于周围5株小叶杨杂种的52.4%。该品种无性系化后,通过区域试验,并与当地引进及培育的推广品种对比试验,其抗逆性、生长速度都极为突出,通过国内外资料考证,在同等气候和立地条件下还没有发现优于该品种生长速度和适生特性的品种,它将是东北地区绿化造林首选的替代杨树品种。    

 

“哲林4号杨”成为通辽市首个国家级林木良种

2012-4-21 中国种子网 www.seedinfo.cn
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公告,将由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35个品种和认定通过的9个品种作为林木良种予以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这些品种在林业生产中可以作为林木良种使用,并在公告规定的适宜种植范围内推广。其中通辽市林研所经过多年培育出的“哲林4号杨”作为国家林业局审定通过的良种予以公告类别为无性系编号为:国S-SC-PD-004-2011。至此“哲林4号杨”成为通辽市第一个国家级林木良种,也是通辽市目前惟一一个国家级林木良种。

“哲林4号杨”干形通直,根系发达,雌株。该品种适于内蒙古、吉林平缓沙地、盐碱地、黄土丘陵地、轻壤土地的栽培。可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固沙林等。

哲林4号杨的主要特点

哲林4号杨’(P. Zheyin3×P.canadansis cv.Zhelin 4)是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975年以‘哲引3号杨’为母本、加拿大杨为父本,通过室内切枝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获得的杂交种,1991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尔沁沙地广泛推广。

形态特征

雌性,花絮极少,为弱雌性,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侧枝开张角度小于36°,冠形较窄,呈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冠部为绿色,呈沟状浅裂,其开裂度明显比母本深,而比父本浅,枝痕三角形。短枝叶为菱状椭圆形,尖端宽渐尖,基部宽楔形,细钝齿,具有半透明叶缘。中主脉淡黄色,基部为淡红色,无腺体,叶柄长3-4cm,红色,被柔毛。

主要优良特性

扦插、造林易成活,生长迅速,抗干旱、耐瘠薄土壤,对白杨透翅蛾等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该无性系不但水平根系发达,而且垂直根系能穿透沙层1m以下厚达80cm的淀积层,根系最深可达270cm。

实践证明,‘哲林4号杨’对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据对生长在瘠薄沙壤土和粗放管理条件下的9a生林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株行距2×4 m,平均胸径19.4cm,平均单株材积0.1534m3,蓄积为150--180 m3/hm2,与小黑杨相比,树高增长13.7%,胸径增长33.9%,材积增长74.38%。

 

黑林1号杨的主要特点
黑林 1 号杨(P. xiaohei×P. p15a cv.)是黑龙江省“七五”杨树杂交育种的一项科研成果。

形态特征

乔木,雌性,树干通直,树冠宽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较光滑。小枝黄色圆棱形,短枝叶菱状三角形,叶基部广楔形,先端宽渐尖,叶基无腺点。茎明显 5 条棱线,茎中部皮孔椭圆,分布稀疏。叶芽扁圆锥形棕褐色,具淡黄树脂。花序长 4-6 cm ,苞片灰白色,裂片褐色。苗期叶片为桃形,叶缘浅锯齿,微有波浪。叶基微心形,叶宽大于长, 叶柄扁红。

主要优良特性

速生:在沙地 7a生林分,平均胸径 21.2 cm,单株材积 0.1886 m3。树干通直,是良好的用材树种,特别是培育大径材和纸浆材潜力大。

耐干旱:该品种根系发达,故有较强的抗旱特性,生长量大。当年扦插苗高生长超过 2.5 m,地径 2 cm 以上。从苗木的根系分布看,黑林 1 号杨3a生苗木的根系发达,其中 0.5 cm 粗侧根 11 条。主根系十分发达,粗 2.8 cm, 长度超过 2 m。 在旱作条件下,黑林 1 号杨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可达90%。

 

沙区主要乔木——甘肃二白杨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二白杨(Populus gansuensis C. Wang et H. L. Yang )也叫青白杨、软白杨、二不伦白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河西走廊造林的主要乡土树种。在年降水量40~200mm、空气相对湿度50%以下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河西走廊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是优良的防护林、城镇绿化树种。它生长迅速,树干通直、耐干旱、耐盐碱、病虫害少、适应性强、材质好,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二白杨也较耐寒,在绝对最低温度零下30℃左右,日温差较大的条件下,生长正常,发育良好;土壤表层含盐量在0.5%以下,6年生二白杨平均树高5.5m,胸径5 cm,pH值8.5以上时,生长不良。二白杨生长较快,同一立地条件下,比小叶杨、加杨、健杨生长都好,如9年生的二白杨平均树高11m,胸径19 cm,而小叶杨平均树高8m,胸径12 cm。 

(1)育苗。二白杨主要用扦插育苗,育苗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育苗前,施入基肥,进行细致整地。在轻盐碱地上,也可育苗,重盐碱地则不可。春季土壤解冻后,选用1年生苗干,剪成长17~25cm,粗度0.6~1.5 cm的插穗进行直插,插后及时灌水。苗木速生期间,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防止病虫害。当年苗可高1.4~2.5m,地径1.7~2cm。次春可挖苗造林。 

(2)造林。造林以植苗造林为主,在土壤水分较好的条件下,也可插干造林。造林多于春季解冻后进行。插干造林,多用长1.5~2m.小头直径2 cm左右的枝干,栽植深度为0.7~1m,上露0.5~1m。栽后踏实、灌水,封成土堆 二白杨造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有条件的地方可多灌溉几次,更利于促进苗木的迅速生长。幼龄期注意及时抹芽、修枝,保证树干通直向上生长。

二白杨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内蒙古等地有引植。

 

白林二号杨  
简介:白林二号杨(poqulus×ˋbailin-2ˊ)吉林省白城市林科院金志明同志在1964年4月以新疆阿勒泰的欧洲黑杨(p.nigra)为母本,延边洲龙井镇的钻天杨(p.pyramidalis)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试验,经过对其杂种后代的反复试验、观测、筛先后,选育成功的一个杨树新品种。

形态特征
白林二号为杨为乔木,20年生时25m以上,胸径可达40cm以上,树干通直,树冠锥形。树皮深纵裂,灰褐色,小枝灰白色、圆柱形。短枝叶菱状三角形、先端尾尖,基部广楔形。雄性,花序长5-7cm,粗6-7mm每序具小花40朵左右,每小花具雄蕊25枚左右,花药紫红色。苗茎无棱,苗木叶片菱状三角形,苗顶液黄色,苗木适当密植条件下不分杈。

生态特征
1、速生:在扶余县增盛林场沿江沙地上,15年生时公顷蓄积176.0m3,为白城市小黑杨的184%。在吉林林学院蛟河试验林场八道河白浆化暗棕壤土上,12年生时单株材积0.3341 m3,为大青杨的250%。在辉南县朝阳镇——辉南镇公路行道树中,20年生时公顷蓄积237.6 m3,为北京杨的222%。  

2.耐干旱、瘠薄:在扶余县增盛林场干旱、瘠薄的风蚀沙地上,16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达17.6cm、14.0m和0.1680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07%、104%和121%。  

3、耐寒:白林二号杨的当年扦插苗木可以在吉林省自然越冬。在吉林林学院蛟河试验林场八道河海拔680m,极端最低气温-43.5℃的白浆化暗棕壤土上,12年生时没有发现干皮冻裂的植株。  

4、抗烂皮病:白林二号杨无论在干旱的扶余沙地上,在辉南县朝阳镇——辉南镇公路行道树中,还是在吉林林学院蛟河试验林场八道河林区里,都没有发现患有烂皮病的植株。

推广地区
白林二号杨适宜在吉林省以及其邻近省(区)的沙地、 栗钙土,黑钙土、黑土和排水较好的暗棕土壤上栽培推广。

 

白林三号杨
简介:白林三号杨(Populus×`BaiLin-3'),杨柳科,白林三号杨是吉林省白城市林科院1964年4月以长春市的小叶杨(P.simonii)为母本,新疆阿勒泰的欧洲黑杨(P.nigra)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试验,通过30年对其杂种后代的反复试验、观测、筛选后,选育成功的一个杨树新品种。

形态特征

白林三号杨为乔木,20年生时树高达20m以上,胸径达45cm以上,树干通直,树冠圆锥形。幼龄树皮光滑,附有白粉,中龄树皮浅纵裂、灰色或深灰色。小枝灰白色、圆柱形。短枝叶菱状卵圆形,叶基圆形或广楔形,叶先端长渐尖。雄性,花序长5.5cm左右,粗0.75cm左右,每序具小花55朵左右,每小花具雄蕊25枚左右,花药红色或红褐色。苗茎棱线较为低平,苗木叶片卵圆形。

生态特征

①耐旱:在白城市洮北区林杨表土层只有25cm(以下为根系难以穿越的聚钙层)的碳酸盐栗钙土上,5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每hm2达7.4cm、5.6m和0.0173m3和57.09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25%、110%、170%和170%。10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每hm2达10.0cm、6.5m和0.0349m3和87.25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27%、118%、172%和172%。  
②耐寒:白林三号杨在白城市年平均气温4.4℃,1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37.9℃的严寒条件下,越冬情况良好。白林三号杨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不仅表现速生,而且顺利越冬。  
③耐涝、耐盐碱:白林三号杨在镇赉县到保林场PH值8.0-8.5、全盐量0.1-0.2%,雨季经常内涝积水30-50天的草甸土上,13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每hm2达17.9cm、15.8m和0.1353m3和54.1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11%、105%、128%和144%。  
④速生:白林三号杨在白城市林科院杨树基因库中,18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达到了43.9厘米、19.0米和1.0911立方米,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33%、119%和193%。  

⑤抗病虫害:白林三号杨抗烂皮病、抗杨干象甲和白杨透翅蛾,较抗杨叶锈病。  ⑥适应性强:综上所述白林三号杨对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适应幅度是宽的或比较宽的,也就是说其适应性是强的。

推广地区

白林三号杨适宜在吉林省以及其邻近省(区)的沙地、轻-中盐碱土、草甸土、黑钙土和黑土上,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时栽培推广。

 

白城5号杨
简介:白城5号杨(Populus×xiaozhuan CV. 'BaiLin-5')是吉林省白城市林科院金志明同志在1972年在白城市干旱、瘠薄的浅层聚钙栗钙土(白干土)上营造小青×美人工林时,不慎将其混入林中。造林后20多年中小青×美因不耐土壤干旱而被逐步淘汰,相反早年夹杂其中的白城5号杨则在经过了一段生长停滞期后,在23年生时便成了这种土壤条件下的优胜者。

形态特征
白城五号杨为乔木,树干通直,树皮开裂较早,纵裂较深、暗灰褐色。短枝叶菱状圆形和卵状菱形,长6.0cm-7.0cm,宽4.5-5.0cm左右,叶先端长渐尖,叶基部广楔形或圆形。

生态特征
①耐干旱、瘠薄:白城5号杨在白城市洮北区干旱、瘠薄的浅层(土层厚度25cm左右)聚钙栗钙土上,在3年生树高生长到2.5m左右,胸径生长到4.0cm左右时,其与北京杨、白城小黑杨等品种一样生长停滞下来。从4-8年生的5年之内其高生长仅30cm左右,同时在树干2.5m左右还形成了一个侧枝密集并且微弯的区域。但是当它在10-40cm的土层内,以主干为轴心在水平方向辐射出由几条到十几条粗侧根和无数条支根组成的根系网;尤其是当它的几(3-5)条垂直根系慢慢地穿越了干硬的钙聚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抗旱的根系体系后,便很快恢复了旺盛的长势。有时1年的树高生长量达70cm左右,胸径生长量达1.0cm左右。23年生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达到了16.1cm、10.3m和0.1057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39%、147%和214%。②耐寒:白城市的年平均气温4.4℃,1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37.9℃。白城5号杨的扦插苗木和幼树都能在白城市自然越冬。同时其在通榆县四井子乡林场和扶余县三岔河林场25号营林区等地也都没发生干皮冻裂现象。③抗病虫害:无论在白城市洮北区浅层聚钙栗钙土试验林中,还是在通榆县四井子乡林场和扶余县三岔河林场,都没有发生烂皮病和白杨透翅蛾等病虫害的危害。④适应性强:白城5号杨不仅在洮北区干旱、瘠薄的浅层聚钙栗钙土上生长较好,而且在通榆县四井子乡的低湿地上也表现良好,11年生时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达23.1cm、0.2449m3和101.9m3,分别为白城小黑杨的112%、129%和129%。

推广地区
白城5号杨之所以对干旱、瘠薄的浅层聚钙栗钙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上所述,关键在于它在8年生左右,能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形成一个完整的、抗旱的根系体系。因此白城5号杨既是一个在这种土壤条件下生态效益最佳的杨树新品种,同时也是一个在干旱瘠薄沙地上造林的良种。

此外,可能适合辽西地区的杨树尚有:法库1号杨、通林5号杨、通辽杨、哲引3号杨、赤峰34号杨、小胡杨、拟青×山海关杨、喀左小钻杨、彰武小钻杨等。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382-721144.html

上一篇:构树和杂交构树(日本光叶楮)
下一篇:沈北新区梨树有机栽培;氨基酸螯合液肥;果树悬挂卫生球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