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构树和杂交构树(日本光叶楮)

已有 23760 次阅读 2013-8-30 08:51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构树, 杂交构树, 日本光叶楮, 野生构树

构树和杂交构树(日本光叶楮)

构树和杂交构树(日本光叶楮)

①构树

学 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Vent.

英文名:Paper mulberry

科 名:桑科 Moraceae

构树,有的地方称“皮树”、“麻叶树”、“醋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适应性极强,耐干冷和干旱,耐瘠薄和湿热,根系发达,极少有病虫害。根据《植物分类》记载,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省都有分布,尤其是南方地区极为常见。有资料表明:“在广西几乎每座山、每条路旁,每块田边和地角,都能看到构树的身影”。甚至在北京中南海的草坪和灌木丛以及湖堤的石缝中,也能见到野生的构树。树皮为优质造纸原料,叶可作猪饲料,果实及根入药,能补肾利尿、强筋骨,叶的乳汁擦治疮癣。属抗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和氯气)强的树种,可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栽植。

构树为乔木,高达16m。树皮平滑,浅灰色,枝粗壮,平展,红褐色,密生白色绒毛。叶阔卵形,长8~20cm,宽6~15cm,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3~5深裂(幼枝上的叶更为明显),两面有厚柔毛;叶柄长3~5cm,密生绒毛;托叶卵状长圆形,早落。雌雄异株,雄花序腋生下垂,长6~8cm,雌花序头状,苞片棒状,顶端圆锥形,有毛,花柱基部不分枝。聚花果球形,直径约3cm。花期5月,果熟期9月。

②杂交构树

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的树种,是一种具有突出抗逆性的速生丰产树种。杂交构树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在丘陵、河滩等瘠薄土地均能生长,而且其生长速度特别地快,一年能成材,连年可采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优点和特性:

适应性强。从亚热带至北纬42°均能生长,大致分布区域与桑树相同。

抗逆性强。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在高盐地区以及丘陵、河滩等干旱、瘠薄的土地上均可正常生长。

生长迅速。一年可成材利用。当年平均株高超过4m,胸径超过6cm,达到采伐标准。 春天种植秋天收获,伐后次年萌生新枝,可以连续多年砍伐收获。

用途广泛。既可以快速绿化荒山、荒坡、荒滩和盐碱地,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栽植,连年收益。

抗病虫性强。伐周期短,因此几乎不发生病虫害。

栽种季节长。营养钵苗4~9月份均可带钵一起栽植。不与粮食争耕地,荒山盐滩产效益。

树皮:最高等级天然韧皮纤维,是高级纸浆、纺织纤维原材料,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树杆:普通纸浆、人造板材的原料,是国内紧缺物资,近年价格连年上涨。

树叶:蛋白质含量高,可以直接作为家畜饲料也可以作为复配全价饲料的原料。

农户利用荒山荒地种植,可以自采树叶喂猪、牛、羊;出售树皮、树干可增加收入,在绿化荒山、改造盐碱地的同时,既美化环境又能增加收入,而且一年栽植,可连年收益。

迅速绿化,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

杂交构树侧根极其发达,多集中于地表30cm,当年侧根伸展2m以上。其发达的地表根系网络足以抵制地表径流、治理水土流失及阻止土地沙化。其耐干旱、抗盐碱、生长迅速的特点,能迅速绿化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和盐碱地。形成产业,发展生态恢复高效光合生产力。

营造速生丰产林基地,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木浆造纸原料缺口,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措施。构树叶是一种优质的畜禽饲料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节约粮食的资源。对树皮、树杆和树叶合理地进行深加工,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绿化国土,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中科院杂交构树产业化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岳西举行

http://aqxxgk.anqing.gov.cn/show.php?id=115947

8月11日,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袁硕焱带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和中科构想(北京)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岳西举行杂交构树产业化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

袁硕焱主任一行上午参观考察了项目基地选中地中关乡,实地察看林业资源等情况。下午在天际大酒店举行了杂交构树产业化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会议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崔力新主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沈世华介绍了杂交构树产业化项目相关情况;袁硕焱主任介绍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作职能,并表示中科院今后将在新技术利用、项目对接等方面给岳西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中科构想(北京)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东与中科安岳(安徽)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鲍翊山就杂交构树产业化项目进行了签约。县林业局、招商局、中关乡、五河镇和县农行主要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彰平对中科院专家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王彰平指出,岳西是个纯山区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提高林业对社会的贡献率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杂交构树产业化是个好项目,落户岳西将更大发挥出我县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促进农民增收。王彰平要求,项目相关部门和乡镇要高度重视,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让构树开启生态产业希望之门 

来源:农民日报;作者:孙鲁威  

近日,国家林业局举办了一个“杂交构树研讨会”。构树是什么?杂交构树是什么?这次会议让我们对新型杂交构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与会的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进一步坚定了支持和发展构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构树必将为我国发展农村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打开了又一扇希望之门。

构树本是身边物

构树又称楮树,别名枸树、大谷皮绳、谷浆树、鸟子麻、野毛桑、纸皮……各省都有别名。这说明此树分布之广,而历史也很悠久,两千年前的《诗经》就有构树的记载,《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皆有讲述。名气也是不小,日本的木制刀剑鞘用的就是构树。构树属桑科植物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全国除新疆、西藏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为野生,有少量栽培。全世界的构树属有5种,我国就有4种,分别是构树、小构树、藤构、落叶花桑。东汉以来,构与麻一样,既是制布原料,又是造纸原料,同时构树还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并且是良好的禽畜饲料原料。同时由于构树及其产业具有治理盐碱地和石漠化、加速造林绿化、可循环持续利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功能,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构树全身都是宝

一是纤维长,可作为造纸原料加以发展。专家研究,1-2龄材纤维含率平均67.3%,韧皮纤维含率占皮总量69.7%,木纤维含率平均66.9%。两者均为造纸的优质材料,我国宣纸生产是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二是树叶富含高蛋白成分,是优质的畜禽饲料。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其粗蛋白是大米、玉米的3倍,小麦的两倍,所含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经科学加工制成全价饲料喂养畜禽,喂养增效达46%-108%。三是构树的果实富含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发展构树有利于推动我国制药业和饮料业的发展。基于这些功能,现阶段市场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几个产业。首先是饲料,这个被应用得最为广泛,广西、湖北等省区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构树饲料产业规模,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作为纸浆和纤维板原料被应用,各地均长期收购野生树皮与枝条,也向日本出口构树枝条。

构树可有大作为

近几年,在进行退耕还林和荒漠化治理的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许多后续产业的科技项目,种植了松、杨、桉、竹以及各种果树等经济植物,对于有效治理石漠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些问题开始显现:部分植物品种退化和重新种植的问题无法克服;一些植物对管理技术要求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成本高;分散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生态产业;产品附加值没有体现,市场竞争力弱。因此,各地都需要选择更好的种植项目——成本低、收益好并且适宜大面积种植,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高,易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树产业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完全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是保持水土,保护环境。构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是优良的绿化树种。杂交构树易繁殖,生长速度快,抗旱、抗贫瘠、抗盐碱,耐北方干冷也耐南方温热,是石漠化和盐碱地治理的理想树种。矮化构树还可以成为城市屋顶绿化的优选树种。由于其抗逆性强,不与粮食争地,发展符合国情。尤其是目前我国尚有5400万公顷宜林荒地、1亿亩废弃边际土地,都是构树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种植成本低,可持续利用。新型构树一次种植,长期利用,是节能减排的好帮手。它有极强的吸附二氧化硫的作用,极强的滞留烟尘的作用,会减少酸雨的生成和腐蚀。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可以直接增加种树农民的收入。有专家计算,种植100万亩构树林,每年至少收构树叶80万吨,按每吨800元收购价计算,仅此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加6.4亿元的收入。年产300万吨的构树生物饲料可满足1500万头生猪饲养的需要,又能为农民增加15亿元以上的收入。每亩产鲜果800公斤,按每公斤1元收购价计算,每年又能为农民增加8亿元的收入。另外,枝条每亩1吨,按市场价400元/吨出售,还可获得4亿元的收入。

杂交构树发展有思路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和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有限公司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等手段培育的杂交构树,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是良好生态林和经济林品种。此项创新技术为该公司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此项技术的问世,为构树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我国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表示,要结合现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在满足国家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优良适生杂交构树品种,争取享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建设速生杂交构树林基地,推动杂交构树产业的发展。

虽然杂交构树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杂交构树的培育开发是一个新的领域,开发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社会资金难以主动进入。这些在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国家林业局对当前杂交构树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一要做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各地在发展杂交构树的过程中,要按照构树的生态规律,切实预防发生不良后果。二是把杂交构树林的资源培育放在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位置。要选择优良适生杂交构树品种,争取享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建设速生杂交构树林基地,推动杂交构树产业发展。三要强化发展杂交构树的科研开发与创新。

会上,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副局长强调,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林木良种选育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好在我们有了杂交构树。

 

 

大连:科技领跑绿色生态建设(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杂交构树)

“路过官道口,不许往西瞅,酸枣刺镶边,牛马粪冒烟。”这是10年前流行在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乡拉树山村人的顺口溜。拉树山村濒临渤海,地质构造多为石灰质山地,土层瘠薄,岩石裸露。五、六十年代村里曾大规模植树造林,但是恶劣的环境使树木成活率几乎归零。为彻底解决生态环境恶劣状况,大连市在过去20余年间,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科技攻关,使这个夕日的“不毛之村”近2万亩土地披上了绿装。

盛夏7月,骄阳灼烤大地。17日,我们随着大连市林业科技人员来到近郊的金州区。在位于金州区最西部沿渤海海岸起伏的丘陵地带中,一排排、一片片侧柏生长茂盛。放眼望去,七顶山乡拉树山村就掩映在茂密的侧柏中。“特殊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十春九旱。为改变环境状况,村里搞了无数次人工造林,还修了梯田,栽的树种从刺槐、柞树到油松不下十几种,然而都以失败告终。”拉树山村党支部书记汪集善回想起过去情景摇着头说:“要想在这个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把树栽活,在当时实在太难了!”从1984年开始,大连市林业部门组织科研人员展开科技攻关。“要绿化先要让拉树山村变绿”成为大连市林业工作者一个共同的心愿。为解决干旱缺水给植树带来的难题,林业科技人员大胆借鉴蔬菜纸袋育苗经验,技术人员用塑料作成一个个小小的育苗容器,袋里放上侧柏幼苗再覆满土,在山上采取整地挖坑方式,达到抵御干旱、减少水分散失,使当年植树造林成活率达到97%。而最早作为侧柏容器苗试验林就设在拉树山村官道口北部山上。如今,这里已是树木丛生,侧柏成行。

由于成功应用了容器苗造林技术,使大连市原有的一年一次造林实现了两季造林。近10年间,仅七顶山乡通过该项技术开展石质山地造林18560亩,实现海防林带、基干林带封闭合拢,山上树木全覆盖的目标。(人民网大连视窗王金海祖笠荃)

在庄河市栗子房镇,曾经遭受到美国白蛾侵害的大片森林,如今已是树木茂密,满眼绿色。由于成功应用生物防虫技术,栗子房镇成为大连市开展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试验地。庄河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孙洪泉介绍说:“美国白蛾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害虫,在北方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因幼虫群居危害,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因此成为世界性检疫害虫。”1981年,在防治病虫害中,大连市林业科技人员在庄河市栗子房镇发现一种名为周氏啮小蜂昆虫,对防治美国白蛾有很好效果。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属小蜂总科,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周氏啮小蜂喜欢成群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内产卵,并将寄生蛹中的营养全部吸尽,可从根本上抑制美国白蛾的泛滥。这种小蜂是在蚕蛹中进行培育的,一个蚕蛹内大约可以容纳5000到10000头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没有蜂针,不可能攻击人,而且它们专门寄生在美国白蛾等害虫幼虫体内,当害虫数量减少时,它们的数量也会减少,不会产生新的危害。因此,周氏啮小蜂成为美国白蛾有效天敌。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大连市已经成功应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今年,全市累计繁育周氏啮小蜂22亿头,防治面积达到10万亩次。目前,大连市通过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总面积已经达到40万亩次规模。

“春夏绿,秋天黄,冬天叶落光”,有人对城市绿化做过这样评价。为实现“春看花,夏赏叶,秋品果,冬季常青”的绿化效果,大连市积极开展林业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和繁育工作。在大连到旅顺的旅顺中路两旁,3万余株彩叶树组成了一道色彩艳丽的彩色画廊,给游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据介绍,装点道路两侧的彩叶树都产自大连西郊生物园。生物园把从日本、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引进的彩色植物新品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容器育苗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缓效肥技术和全光喷雾育苗为主的无性繁殖技术,快速培育成适合北方生长的园林和城市绿化彩色植物。公司生产技术部长张正洪介绍说:“到去年底,西郊生物园已经建成植物组织培养室1500平方米,相继建成5万平方米的新植物引种示范基地。为增加科技含量,园区先后配备了美国自走式喷灌系统、韩国超微量喷雾机、活动植床、地热加温和补光等设施。园区可年产各类苗种1000万株,盆花100多万盆、彩色树木200多万株,年产值达5000万元。”目前,西郊生物园已经成功完成150余种彩叶树引进,并将在2007年后大批量投放市场。

与大连西郊生物园相比,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树种则是“太空种子”。作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大连“杂交构树”产业化基地,大连中植环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具有突出抗逆性速生丰产林树种——“杂交构树”。该树种的树皮、树干可用做高级纸浆、纺织纤维原材料等;树叶因为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而成为家畜等优质饲料。在繁育“杂交构树”过程中,基地采用组培生根苗的树叶培养球胚,再利用球胚培育组培幼苗,然后诱导生根的循环过程。这项林业科研技术的应用,在保持树木遗传性状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避免了组培过程中出现的组培苗退化。2005年,“杂交构树”的“培性组织”还搭载神州六号进行了太空实验。目前,基地科研人员已从“杂交构树”中提取了5个基因,并在国际基因库中进行了注册。此外,基地还利用“杂交构树”的树叶作为蛋白质原料,配合玉米秸杆进行绿色高效复合肥料的配方及工艺研究,经过深加工后使构树实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最终形成“杂交构树”产业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按照“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大连”奋斗目标,“十五”期间,大连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22万亩,植树4.04亿株。荒山造林、绿色通道、绿色屏障、退耕还林、村屯绿化和封山育林六大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质量明显提高,经国家、省检查验收,造林面积核实率及树木保存率和当年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居辽宁省之首。大连市林业局局长庞维德说:“过去5年全市投到林业科技的资金达2亿元,全市林业系统通过国家验收或市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0余项。通过先进和实用的新品种引进和培育技术、乡土树种开发利用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转化和推广,使大连市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

信息来源: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4620042.html

 

 

发挥杂交构树综合效益 促进杂交构树产业发展——访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有限公司总裁曹川  

来源:绿色中国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是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梦想。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企业之一,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大力发展构树产业。目前,由该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共同培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构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条,为切实解决我国造纸原料和畜禽饲料短缺的瓶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何发挥杂交构树综合效益,促进杂交构树产业发展,也因而成为林业行业内外众多读者,尤其是相关专家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对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有限公司总裁曹川女士进行了专访。

发展杂交构树产业的背景

绿色中国:曹总您好,我们知道您的企业主要从事构树树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发展,但是我们的读者似乎对构树这一树种不是很了解,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曹川:构树又称楮树,桑科植物的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生长于山坡、沟壑边,多为野生,有少量栽培。在我国,构树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古人早已用构树皮作为制布、造纸的原料,据记载,东汉和帝时,耒阳(今湖南省内)蔡伦,始采构树皮、故帛、鱼网、麻增,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自东汉以来,构与麻一样,既是制布原料,又是造纸原料。

构树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药上品。《本草纲目》称其果(楮实)具有“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壮筋骨,助阳气,补虚痨,健腰膝,益颜色”等功能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收藏楮实子及处方用药,构树茎皮部分压汁用来治水肿、癣疾。

构树叶是很好的畜禽饲料。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就有用构树叶喂养猪牛羊的习惯。近几年,采用现代技术,对其果、叶、子、果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构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全身都是宝,应大力开发利用。

绿色中国:每一个产业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成因,请您给我们谈谈构树产业在这方面的情况。

曹川:构树的产业化发展,正是国家大力倡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起步的。你也知道,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情况非常严重,而石漠化会引起水土流失并诱发自然灾害。由于贫困和经济落后,人们为获取能源、土地和经济收益而伐树毁林,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功能降低,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扩展,形成恶性循环。尽管采取了许多石漠化治理的措施,石漠化地区仍在不断扩展。近几年,在进行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的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许多后续产业的科技项目,种植了松、杨、桉、竹以及各种果树等经济植物,对于有效治理石漠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展开和大面积种植,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问题也开始显现:部分植物抗自然灾害(包括虫害)能力低下,品种退化和重新种植的问题无法克服;一些植物对管理技术要求高,农户的种植管理技术跟不上,种植投入成本高;仍然处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状态,规模小不易形成生态产业,抗风险能力差;产品附加值还不高,未创出品牌,市场风险大,竞争力弱;对畜牧业发展支持率不高;植物的综合利用率低,效益不明显,前景也不够乐观。

因此,我们要选择更好的种植项目,其品种既能改善生态与环境,抗自然灾害能力强,不退化,易种易活,种植成本低,收益好并且适宜大面积种植,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高,易形成农业产业化,抗风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对其产品需求大。构树产业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它的发展完全能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中国:您可以给我们具体谈谈发展构树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吗?

曹川:我们先讲生态效益。首先是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影响空气质量的有毒物质中,二氧化硫占了很大的比重,二氧化硫也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大面积种植构树后,构树极强吸附二氧化硫的作用,极强滞留土尘、烟尘的作用,会使空气质量更好,减少酸雨的生成和腐蚀。如果有100万亩的种植面积,除了这一大片土地免受风蚀和水土流失,能有效遏止石漠化扩展的势头外,还能连带影响到周边的大面积范围。其次是综合利用了土地资源,在种植构树的同时,或经过2-3年后在构树较好保持水土时,还计划进行多树种的大面积混交种植,以兼顾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谈到经济效益,那就更明显了。发展构树产业,可以在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恢复和保护生态与环境,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种植、加工、利用(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有效改善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经济模式的建立。我曾经算过一笔账,假如我们目标定为种植100万亩构树林,每年至少收构树叶80万吨,按每吨800元收购价计算,仅此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加6.4亿元的收入。年产300万吨的构树生物饲料可满足1,500万头生猪饲养的需要,又能为农民增加15亿元以上的收入。另外,每年修下的枝条每亩1吨,按市场价400元/吨出售,还可获得4亿元的收入。

至于社会效益,我认为有两点最重要。第一,就是扩大就业,增加税收。通过种植构树使农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使了农户剩余劳动力的使用。其他配套的产业计划中,苗木基地、饲料厂、纸浆厂等相关的产业组织管理、科研、生产、销售都会吸纳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产业发展成熟后,上述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均可带来新增税收。第二,就是拓宽了思路,改变了原来“五谷才是粮,耕地才有粮”的观念,促使退耕还林地区和石漠化严重的地区的人们目光转向树林,主动地参与栽种和管理树林,变过去“伐薪毁林”的“靠山吃山”为发展木本粮食、木本饲料,从根本上保障了“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的实现。构树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绿色中国:听您谈了这么多,我觉得构树产业的综合效益确实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对这一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怎么样?您个人对它的前景怎么看?

曹川:在谈利用之前,我先讲一下构树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利用的。可以说构树的全身都是宝。

首先是它的果实富含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参与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对传递神经冲动、维护脑及神经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氨去毒作用。构树的果实原汁口感好,甜度高,不酸,而且还含有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药理性的微量元素果实里均含有。

其次是构树叶,科研人员发现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经科学加工后可制成全价畜禽饲料。构树叶的粗蛋白质是大米、玉米的3倍,小麦的2倍,仅次于大豆,用来喂养畜禽,优于配合饲料与混合饲料,效果显著,喂养增效达46%-108%。

第三也是构树最为人所知晓的作用,它是优质的造纸原料。20世纪90年代,河南农业大学赵天榜对构树1-2龄材纤维形态进行初步研究表明:构树1-2龄材纤维含率平均67.3%,其中韧皮纤维含率占皮总量69.7%,平均长度1281.3m,长宽比99.8,长度频率分布在1200m以上者77.4%;木纤维含率平均66.9%,平均长度803.8m,长宽比65.3,长度频率分布在600-800um者占92.3%。两者均为造纸的优质材料。现在宣纸生产和造纸是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与桑树等几种优质高浆产量的木浆原料相比较(见表),构树条材的韧皮纤维含率和木纤维含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同桑树、扁担格子和杨树相比,构树的纤维含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最后一个就是构树广泛的药理效应。中医认为,构树的球状聚花果(楮实、楮桃)和构树的小坚果(楮实子),性寒、味甘,功能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腰膝酸软、虚痨骨蒸、头晕目昏、水肿、胀痛。楮叶:构树的叶子,性凉味甘,凉血、利水。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积气、痢疾、癖疮。除此之外,对于构树茎、皮的药用也有记载。构树药理作用表现出多种功能,可促进学习、改善记忆、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抑制芳香化酶作用(显示具有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的作用);抑制类脂氧化和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显示具有治疗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抗氧化作用;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美白肌肤)以及抑制细菌的作用,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

基于构树的这些功能,现阶段市场上也形成了几个不同的产业。

首先是饲料,这个被应用得最为广泛。广西、湖北等省区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构树饲料产业规模,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就是作为纸浆和纤维板原料被应用。构树是制造高级用纸(新闻纸、宣纸、造币纸)的原料,各地均长期收购野生树皮与枝条,也向日本出口构树枝条。但是近年来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不多,我们万富春公司在这方面属于走在前列的。构果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爽心的口感及悦目的金红色,可制成天然有机多功能保健饮料。此种天然野生果制成的多功能饮料被专家称为第四代功能性饮料。但是目前上市的饮料还不完全具备这些功能作用,也未见到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报道。

最后就是制药,由于构树主要为野生,且分散,少有人工大面积种植林,到目前未将其有效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工业化分离制药。在大面积种植构树、形成规模林后,可在生产饲料的同时,进一步开发进行工业化生产亚油酸胶束、或其他药品,还有美容、生物杀菌剂的成品或中间体。这就是目前构树产业的基本情况,总的说来有的已经初具规模,有的还在摸索阶段,因此它留给我们的开发空间和市场前景都还比较广阔,因此我们对构树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加快构树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

绿色中国:我们知道您的企业在构树产业的开发利用上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构树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中在国内处于领先状态,请您给我们谈谈你们企业这方面的情况。

曹川:北京万富春森林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现有总资产超过10亿港元,拥有林地近500万亩,林木资源总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年度可采伐量近100万立方米,资源分布到中国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的广大地区,已初步形成林浆一体化原料供应基地。公司计划2009年建成完整的产业链,即:从科研—种质资源培育—苗木繁育—造林—林浆一体化产业链的生产、加工及销售。

2006年万富春公司以优质的林地资源和构树速生基因改良专利技术与香港上市公司金威集团(现更名为“中国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

企业秉承以科技为先导的理念,充分开发可再生资源,提高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打造林业资源一体化产业链,成为新型可再生资源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

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新型杂交构树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主要包括新型杂交构树的育苗、繁育、种植、管理,纸浆原料基地的建设,原料粗加工厂的建设和纸浆厂建设,构树纸浆原料及构树副产品等林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林浆纸一体化是我们目前的主要项目。这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迅猛发展,人口众多而且消费水平逐步攀升,形成对纸品、木制品和各种板材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五大“生态工程”的实施,特别是“天保工程”的限制采伐实施,造成各种林产品产量的降低,木浆生产发展缓慢,国产木浆年产量仅占造纸原料的10%左右,远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这就为我们开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新型杂交构树是我公司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培育的制浆造纸专用杂交树种,其韧皮纤维长度平均为7.48 mm,比国内同属树种韧皮纤维高出23.2%。长宽比332,且色泽白,强度大,产量高。采用构树韧皮部制浆可生产如“和”纸、工艺书画纸、食品包装纸、装饰用纸等高档用纸;其木材纤维形态优良,纤维长度最大为l.l4 mm,平均0.79 mm,材质疏松,颜色浅,枝干光滑。以构树木材为原料制浆与杨树木浆同级,可分别生产密度板用浆、本色纸板或高强瓦楞纸用浆以及新闻纸或文化纸用浆。与速生杨树制浆相比,构树出浆率是杨树的2倍,且每吨原材料生产纸浆的成本仅为杨树的l/5。此外,新型构树有一定适应性,能在干旱、脊薄、丘陵、河滩地生长良好,成为当前我国北方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理想树种。同时构树既可作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又可作经济树种,且当年栽植,当年成林,当年收获,属超短轮伐期、速生树种,每年采伐,伐后可以萌生,1年栽植,连年收获,至多三年可形成规模,改变了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局面。迄今为止,它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适合工业用材生产中的周期最短的品种,也是最丰产的品种,尤其适合对采伐周期要求更短的纸浆材生产。其造纸优良特性包括:纤维含量和成浆率高,纤维长且物理性能好,材质白,造纸工艺相对简单,且污染较轻等。大量的试验表明,用构树造纸其质量可与美国、加拿大等国所用的原料相媲美,其木材化学组分和纤维形态比三倍体速生杨、普通毛白杨、黑杨、玉米小麦秸杆等原材料有明显的优越之处。目前,构树纸浆林的立项及其造纸业正在迅速发展。

因此,我们立足于本国现状,选择我国特有构树树种,建立其组培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并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进行分子改良,培育速生、丰产、高耐盐品种,为促进我国工农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逐步实现“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因此,我们有效利用构树这一树种的特质和优势,开展以构树为主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我们培育的新型杂交构树适应性强,主要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以及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沙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种植,以及现有低产、低效林改造成为专用纸浆原料林,不需要占用农地,不与粮食争土地。特别是,中国尚有宜林荒山荒地5400多万公顷,盐碱地、沙地、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近1亿公顷边际性土地可以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绿色中国: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进展情况。

曹川:科研方面,公司正在申报6项构树专利。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有:构树高抗盐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构树耐低温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构树大量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构树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构树野生资源收集评价;构树基因工程研究;构树木质素基因克隆研究;杂交构树选育培养;构树产业化试验示范及速生丰产技术研究。组培实验室已经完全掌握根据种植规模的要求组培出适合大田种植的杂交构树苗,为杂交构树的大规模种植提供充足的种苗。

基地建设上,我们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已经分别在河北、广西、湖北、湖南、福建、重庆、四川、贵州建立种苗繁育基地、构树资源圃基地和规模种植基地,为明后两年大规模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同时,我们开展的构树纸浆研究试验已经在中国纸浆研究院进行最后的测试和数据整理,将为公司建立纸浆厂提供详实的科学数据依据。公司规划在各种植基地达到一定的种植规模的同时建立构树纸浆厂,为国内、国际的造纸厂提供优质的木浆原料,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外汇。

 

项目名称:日本构树引种快繁及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完 成人:李爱华 邓华平 杨柳

完成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推广情况:已生产出优质的造纸原料,为造纸工业开辟了优质原料的新途径。

主要内容:该项目对日本构树的引种、组培快繁、试管苗炼苗、枝、根扦插、丰产栽培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日本构树适宜的扦插繁殖、组培快繁和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制订了湖北省地方标准“日本构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规程”,为日本构树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龙感湖林业局等单位共同开展日本构树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进行了日本构树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出日本构树茶、日本构树饲料等产品,为该项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项目名称:野生构树在绿化中应用的研究

完成人:李崇涛 熊佑清 王俊美 李同明 王益熙 姚本弟

完成单位:北京首钢园林绿化中心(石景山区苹果园路40号 邮政编码:100041 电话:010-88711021  联系人:熊佑清 联系人电话:88711021  电子信箱:sglhgr@163bj.com)

主要内容:本课题在构树的根系与抗旱性、抗粉尘、抗氯等抗逆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国内,首次引种野生构树入园林绿化应用中。本课题成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充分挖掘利用我国野生乡土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构树是我国一种野生标准的先驱植物,分布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能大量的吸滞粉尘和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自生繁衍能力强,速生,是城市园林绿化,特别是工矿企业绿化的理想树种,也是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和山区大力推广种植与封育成林的好树种。构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优质的家畜饲料和极好的薪炭柴等用途很广的经济林树种。

 

日本构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规程.pdf

http://www.zgkjc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25

http://www.ibcas.ac.cn/hezuojiaoliu/yuandi/yuandixiangmu/201210/t20121008_3655971.html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382-720856.html

上一篇:枸杞优良品种“青杞1号”通过青海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下一篇:北方地区可适生杨树新品种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