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远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ioe 混迹科学网,愿交同道人。

博文

遇见欧阳自远 精选

已有 10538 次阅读 2013-8-23 20: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欧阳自远

   在中国说起嫦娥之父,几乎每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个称谓的拥有者是谁,这位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院士,以自己谦逊低调的作风感染了无数学子。

   第一次看到欧阳自远院士的名字还是在《百家讲坛》很火爆的那段日子,记得当时节目的片头就有欧阳院士的头像,不知为什么,我对欧阳自远这四个字一直无法忘怀,也许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种缘分吧。

   研究生第一年我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园区上课,当时学校安排了很多讲座,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欧阳院士要来宿舍楼旁边的空间中心开讲座,于是早早的赶去占座。讲座还没开始,我们便发现欧阳院士已经在现场了,他有礼貌的朝我们微笑并挥手致意,在与领导寒暄几句后开始了自己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我到现在还记得,但相比这些我觉得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更值得铭记。记得他当时一直坚持要站着讲,因为他发现人群中有一位比他还年长的听众,在众人的劝阻下欧阳院士才坐了下去,可在讲座过程中院士还是屡次起身向听众鞠躬,讲到动情处多次感谢国家和中科院。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欧阳院士,本以为贵为“副部级”的院士应该多少会有一点架子不好亲近,可欧阳院士带来的却是一股亲近之风,恰如一位和蔼的邻家老人。

   这次讲座之后有很长时间没有欧阳院士的消息了,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欧阳自远院士。记得当时我和朋友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购物,就在回来的路上我与一对老年夫妻擦肩而过,就在那一瞬间我感觉对方的面孔好熟,却一直没能想起来,突然间欧阳自远四个字从我脑海中跳出,应该就是他了。因为一直不能确定,我和朋友跟在这对老年夫妻后面走了一段路程,我们实在无法把大街上散步的老人跟院士联系起来。考虑到天色已晚,我还是决定上前问问清楚,结果不出所料,记得当时自己激动的没说出几句话,临告别的时候欧阳院士还留了一个固话号码,说有什么问题打这个电话就行了。

   这次相遇让我激动了很长一段时间,事后我也很佩服自己竟然能在大街上把只见过一面的人认出来,至于那个号码我一直保存着,没敢打,一是实在是没事找他,二是觉得可能那只是他某个秘书的号码,未必能联系到他本人。

   结束了研一的学习生活,我回到了位于成都的光电所,因为爱好写东西而且研一时做过院里的记者,我加入了所学生会的宣传部。没想到刚加入就接到了办教师节特刊的任务,思前想后,我决定对欧阳院士做一次采访。有这个想法一方面是看过关于他尊敬老师的报道,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想趁这个机会跟欧阳院士聊聊。今天下午,我用手机拨了欧阳院士留的号码,在嘟了两声后那边传来喂的声音,我问“是欧阳院士吗?”那边回答“是的”,我再确认“是欧阳院士本人吗?”,那边回答“是的”,这一切太让我意外了,我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联系上,更没想到欧阳院士还记得我,这一切让我开始紧张起来了。在说明来意后,欧阳院士婉拒了我的采访要求,他说自己不是一个老师,谈这个话题还不够格,并表示随时欢迎讨论有关科研方面的话题。这是我第一次对话大牛,紧张加上不熟悉流程我开始变得结结巴巴,但全过程欧阳院士口气一直很轻松,没有任何斥责的意思,也让我渐渐放开了。他说希望以后不要再谈这种太虚的东西了,“搞科研要少说话,多干事,干实事,你看我现在78了不还每天都来上班么,现在大学生就业这么紧张,是有原因的”。在谈到研究生教育时,欧阳院士说:“我已经很久没带学生了,中科院规定过了65就不让带博士了,但非要谈带研究生的话,我的方式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不加太大限制”。由于欧阳院士一直拒绝谈教师节这个话题,只好转到别的,谈到采访,欧阳院士说“我不是很喜欢接受采访,我拒绝了将近有90%的采访,一是担心会有人夸大我说的话,二是我确实很忙,没时间花在这上面,你看我现在都不用手机,怕的就是被骚扰”。电话打了有半个小时,电话那头时不时的笑声感染了我,说实话,我都没这样跟我外公聊过。通话快结束时,欧阳院士一直在强调“欢迎以后多探讨科技方面的问题”,只是我自知自己科学修养还不够,只能尽力好好学习,感谢欧阳院士。

   欧阳自远是为数不多从江西走出来的院士,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哪怕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旧活跃在科研前线,继续为祖国科技发展发光发热。  

   欧阳自远院士,我敬佩您,爱着您,希望您永葆青春,永远快乐幸福!




    遇见  欧阳自远院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19355-719216.html

上一篇:直面死亡
下一篇:有歧视但更应奋起
收藏 IP: 125.69.11.*| 热度|

11 王浩 曹聪 武夷山 许波 麻庭光 陈仁全 曹俊兴 李伟钢 赵序茅 吕乃基 yangdong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