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一个广为传知的画界故事是:宋代的徽宗赵佶给画家出题,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可以有许多可表现的方法。其中一幅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崇山峻岭和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而生动,尤其突出对“藏”字的表达。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艺术(不只绘画)的审美意识中对含蓄意境的追求。
冯骥才也画过一幅题为“树后边是太阳”的画作(见附图),画面大部分是雪地,它誇张地被映在雪地上的树影所占据,而树本身只占了画面的四分之一。从树影的长度来看,太阳显然是应当出现在画面中。但为了突出太阳是在“树后边”,作者对画面作了非现实主义的处理,将太阳隐去,让夺人眼目的树影来表现。此画在创作思路上显然与“深山藏古寺”是一个路数,但意境的表达上却不可比。
艺术有强烈的形象表达,所以在艺术中没有科学上的“优先权”原则,但在艺术构思上的模仿往往弄不成能真正传下去的好作品,这与科学上是一样的。但如果用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 )的科学革命理论来理解,问题就可另当别论。“深山藏古寺”可以看成这类画作表现方式的一个“革命”,它建立了一个新的“范式”,其它的艺术表现都是在这个范式下进行的“常规艺术”。库恩的“常规科学”并不简单,诺贝尔奖研究大多属于这一类,毕竟“革命”不是经常发生的事件。对冯先生的大作“树后边是太阳”也应作如此观。据冯先生讲,“在国内外的各种画展上,几次有人提出想收藏我这幅画,我都是摇摇头,笑笑,没有回答。”可见真是此理。所以借古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来标题本文,不知是否洽当?
树后边是太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