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rong19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rong1945

博文

《硅火燎原》-12-接触产生奇迹 精选

已有 30179 次阅读 2013-7-12 08:10 |个人分类:系列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稳压, PN结, 能带弯曲, 二极管整流

12.接触产生奇迹

3节介绍的猫胡子侦测器,是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通讯半导体器件。从原理上来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点接触二极管。是一个利用金属和半导体相接触,而产生整流效应的器件。

两种不同的材料相接触,或者同种材料但进行不同的掺杂后接触在一起时,电性能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

即使是用一种单一的材料做成器件,使用的也只是晶体的一小块。晶体的各个面都和别的材料,或者空气相接触。而晶体的能带图,是将晶格假设成无穷延伸的周期结构而得出来的结论。所以实际上,能带的结构在靠近固体表面的地方应该有所不同。换言之,对半导体器件来说,表面效应以及不同材料接触后产生的变化,举足轻重,不可忽视,接触能产生奇迹,有很多时候甚至是表面效应决定了器件的特性。

固体能带的形成是基于3维晶体的周期性,任何切割或加工都是对晶格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破坏。这种破坏效应增加了混乱,减少了电子运动的有序性,电子运动的可能状态将会增多,从而也就在原来能带图的基础上增加出许多附加能级。

材料切割处的表面势场不再与晶体内部的周期性势场相同了,所以材料表面的电子能级分布会发生变化。从晶体结构看,由于晶格在表面终止,使得表面上的每个硅原子都有了一个未饱和键,它所对应的电子状态就是一类表面能级(达姆能级),如图12.1(a)所示。

 


12.1

这些表面能级将如何影响半导体的能带呢?下面举切割了的n型半导体材料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图12.1b所示的n型半导体来说,电子是多数载流子。上一节中已经说明过了:n型半导体因为共有的电子更多,而具有更高的费米能级。那些在导带底部悬挂能级中居住的共有电子,虽然高高在上,却也住累了,颇感‘高处不胜寒’。有一天,它们突然高兴地发现,右侧(图b中的假设)切割出来一个边沿部分,并且盖起了许多更低的小房子(表面能级)。于是,这些电子便争先恐后地搬家,从内部向表面扩散迁移。

不知道读者们注意到没有?这次所说的‘电子搬家’和前几节中的搬家有点不同。原来那种搬家的意思是指共有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跳来跳去,它们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它们仍然是在整个晶体里到处游荡的自由电子,只不过跑得快点或慢点而已。而刚才一段中,我们说的是表面能级,表面能级只在固体的表面存在,因此,所谓‘电子占据了表面能级’,不仅仅是占据了那个量子态,而且电子还真正地来到了半导体的表面上,它的运动不再如原来那么自由自在,而是被局限在半导体的表面附近!相应的,图12.1所示的能带图中的横轴,也不是通常能带图中显示的波矢k,而是真实的空间,图中用“晶体外”、“晶体内”来表示空间坐标从切割面向两边的扩展。

既然电子是‘真正地’把家搬到了半导体表面,它们的行动便破坏了表面附近电荷的平衡。因为在三维n型半导体结构的内部,虽然存在多数载流子(电子),但平均来说,晶体仍然是处处电中性的。现在,部分电子搬到了表面,带正电的原子核却总是被固定在晶格上无法移动。n型半导体表面有了更多的电子,带上了负电。离表面很近的某一层晶面,则会因缺失电子而带上正电。所以,电子向表面移动后的结果,使得n型半导体表面附近产生了一个指向晶体表面的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内电场形成一个势垒,阻止别的电子继续往表面搬家,它的效果使得电子的能带在晶体边沿部分向上弯曲,如图12.1b所示。

p型半导体进行类似的分析,便可得出结论:在p型半导体的表面附近,电子的能带向下弯曲,如图12.1c所示。

一个能带向上弯,一个能带向下弯。那么,如果让图12.1b的n型半导体,和图12.1c的p型半导体的切割面接触在一起,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首先,它们原来的费米能级不相同。因此,一定会有载流子的输运现象发生。正好n型半导体的表面聚集了带负电的电子,p型半导体的表面聚集了带正电的空穴,接触后它们便复合而消失了。当然,实际情况中,并不是将切割后的两种形态半导体‘接触在一起’,而是在一块晶片的两边掺以不同的杂质而实现的。总之,在达到热平衡状态时,两边的费米能级相等,在拉平费米能级的同时,双方能带的上弯下弯部分连续地结合起来。最后,界面附近的电荷分布以及能带弯曲情况将如图12.2a所示。


12.2 pn结的整流效应

平衡时,在界面附近形成一个从n型指向p型的内电场的薄层。其中两边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和空穴)互相扩散而复合,造成在这片区域中只有电场而没有了原来的载流子。人们便说:载流子被‘耗尽’了!因而将此区域叫做‘耗尽层’,也有文献称之为空泛区。包含了这片薄层的半导体结构也就是通常所谓的pn结。

所以,pn结说起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半导体的能带发生了突变的一段区间。

打个比方,如图12.2a,对电子来说,p型半导体(左)和n型半导体(右)就像是两片不同的高地,左边比右边的地势高很多,电子就如同蓝色的海水,费米能级犹如海平面。动态平衡时,大多数电子在地势较低的右边,p型地区的电子要少一些,‘耗尽层’就是连接高地到低处的斜坡,它阻挡电子由n向p流动。这时,两边的海平面是完全平坦的,无风无浪,波澜不惊。

现在,如果我们将pn结的两端接上电源,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首先假设所接电源的极性是p端正n端负,如12.2b所示,即所谓的正向偏压。这个电源的电动势方向与pn结的内电场方向相反,起着抵消内电场、减少耗尽层的作用。小小的电子有了外加电压撑腰,被阻挡的作用减弱了,不由得猖狂起来,大量地涌入p型区域,海平面不再平坦,海上掀起了波浪。费米面变成一边高一边低(n高p低),这是因为有了电源,平衡被打破的象征,也是驱使电子从n型不断流向p型的动力。所以,在正向偏压下,电子高兴地流过pn结,形成电流。

反之,如果电源的极性是p负n正(图12.2c),所谓反向偏压的话,电源电压与pn结内部阻挡电场的方向一致,其结果是使得耗尽层加宽,斜坡变长变陡,电子比原来还更难跳到p型区域中去,只好停留在n型半导体中。因此,pn结在反向偏压下,不能导电。

刚才解释了pn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也就是整流性。处于反向偏压下的pn结,不能导电,只有很小的漏电流。但是,如果将反向偏压加大再加大,又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这时的二极管将会被击穿。图12.2d所示的便是这种情况,与12.2c不同的是,这时候的p型半导体的价带顶部,已经超过了n型半导体的导带底部,使得p型半导体价带内的电子能涌入到n型半导体的导带中,形成很大的反向电流,因而称之为‘击穿’,反向击穿的发生一般来说会破坏二极管,但是如果控制得好的话,可以利用它来实现‘稳压’的功能,这是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tu-12.pdf

上一篇:半导体的能带

系列科普目录

下一篇:三条腿的魔术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7221-707347.html

上一篇:《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一书
下一篇:《硅火燎原》-13-三条腿的魔术师
收藏 IP: 207.229.182.*| 热度|

10 鲍海飞 罗会仟 欧阳峰 田云川 吕喆 魏武 李伟钢 陈国文 crossludo vivik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