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天山行 精选

已有 9741 次阅读 2013-7-11 01:35 |个人分类:野外记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天山

今年6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公布,中国“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希望这个结果,能对天山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五月底,我们刚好穿越天山,拍了些照片,放几张上来以示祝贺。过去我知道的天山,大体上就是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些点,博格达峰,天池,以及去吐鲁番时路过的一带。坐飞机通常也是向北京方向飞,能见到的天山非常有限。这次有机会见到更多的天山,开了一回眼界。

航拍的照片,基本顺序是从乌鲁木齐向西南到喀什;实地拍的照片大体上是由南向北,沿217国道从库车穿越天山,在巴音布鲁克歇一晚,然后继续翻山到独山子,再回乌鲁木齐。从飞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色、各式翘起来的岩石,大体的构造体系是东西向延伸。天山不仅有众多雪山,还有舒缓坡地,森林草原,深谷流水。

天山南麓,从阿克苏到拜城一带有天山南边的广阔平原,出乎我的想象,土地肥沃,庄稼很好,杨树成行,整齐的村庄,幸福的人们。穿越的那天,我们在山前先做了最后半天的工作,吃完午饭后给车子加满油,开始向北翻山。一天时间没法穿越整个天山,我们预计到巴音布鲁克住一晚上。

进到山里,天气有些阴晴变化,在那样的环境中,阳光令人振奋,而阴雨时,显得有点悲凉。蜿蜒而上的山路本身就是一景,九曲十八弯,多到数不清。山头急弯处,坐在车里的人,抓着扶手的手心都捏出了汗。在高处看远处的雪山、谷底的河流、河岸边的人家、人家屋顶的袅袅炊烟,让人有神仙的感觉。路过小龙池、大龙池时,天空在掉雨点,我们还是停车下来看了它们一眼。两池水比天池小多了,但那水的颜色和随性,很有风韵。周遭的安静,似乎可以听到雨点入池的声音,在远处巍峨雪山背景下,那种轻声细语也是蛮动听的。

我们到巴音布鲁克时已是晚上11点左右。晚饭有当地特产的黑头羊肉,风干牦牛肉,吃了饭就去睡觉。开车的师傅是当地人,这一带过去来过,第二天想多睡会儿,就把车钥匙给我。第二天大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自己开车出去,看草原上日出。雪山后的日出,不是太壮观,说不清楚那是为什么。但清早的草原,空气清新,沁人肺腑。草地上的野花,牦牛群和蜿蜒的河水,在雪山下都显得很安静。我过去知道天山是座大山,但我并不知道山间有巴音布鲁克,它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的额尔多斯草原。从海拔高度上来看,它是最大的高山禾草草甸草原。这片草原位于山脉中部偏南的山间盆地中,雪山环抱,水草丰盛,海拔约2500米。现在我都见到了。

继续向北穿越天山,店家说还有两个大阪要翻。山路险峻,在海拔最高的路边,有厚厚的积雪,也有防雪崩挡路而建的隧道,让我们在夏天时能过天山。冬季雪大时,不知这些地方是什么样的情形。在一处大阪的冰雪前,我们的车停了下来。这里刚好也有一辆大巴停在那里,车上的观光客们在对着雪山拍照。下来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个台湾来的观光团,年纪大点的人多一些。他们每人一个相机,好些人还有两、甚至三个,很多都是高档的单反,估计他们拍到了些好东西。路上还碰上俩年轻人,拿着专业相机在拍杉林覆盖的山谷。聊了几句后,知道他们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他们肯定能拍到些好东西。

整个穿越天山的过程,景色目不暇接。横看为岭侧成峰,有幸身在此山中。不同颜色的各种岩石变化多端,裸露的老山,风化崩落的岩石碎屑如瀑布从山顶到谷底,述说一个百万年来沧海桑田的苍凉故事。深遂的山谷,如山体中巨大的裂缝,谷底有蜿蜒的河流,激流的水带着山头积雪的浅蓝色,透明见底,在开阔的谷口河滩上缓慢下来,滋润着那些树木和草地,草地上的牛羊。沿不同的海拔和山的南、北方向,植被类型在变化,山上的景观也在变化。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种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塔形的杉树有一种冷峻,而阔叶林的树冠却带了些柔和。阳光斜在山头时,树林在如茵的山坡草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有草地和树林的山,透着一种柔和,如女人。而那些裸岩峥嵘的山,严峻而硬朗,如男人。这样的比喻,多少有点难为了人。不过人和自然,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到了北边的天山脚下,才看到天上有飞鹰在盘旋翱翔。它们没有出现在那些积雪山顶的天空上,那里对它们来说太高了,也找不到什么吃的。上了高速公路,似乎回到文明,车子开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乌鲁木齐。登山鞋上还有大阪的雪泥,衣角还带着天山的凉风,我又丢失在茫茫的人群中。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707055.html

上一篇:我的手破相记
下一篇:寻访埃武拉人骨教堂
收藏 IP: 2.139.201.*| 热度|

73 陈湘明 陈小润 王善勇 武夷山 钟炳 吴飞鹏 陆俊茜 黄鸿新 王振亭 王芳 杨正瓴 李晓明 妥军军 廖晓琳 吴吉良 李璐 李东风 陈楷翰 刘光银 张洁 王桂颖 卫军英 傅云义 柏舟 戎可 刘全生 唐凌峰 黄彬彬 田云川 李土荣 强涛 张玉秀 武爱 马磊 庄世宇 鲍海飞 张海霞 李宇斌 徐长庆 杨德庭 罗帆 魏东平 何青 苏德辰 吉宗祥 谢强 范武 陈国文 李贤伟 黄伟 程起群 金小伟 李久煊 逄焕东 康建 贾伟 熊李虎 赵美娣 付碧宏 姜虹 赵序茅 scibooks fishman936 nipy xuyiganghz tuner UNCblue neilchau biofans anran123 bridgeneer monodrama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