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gg

博文

趁热“吃”灵感

已有 2790 次阅读 2013-6-8 08:52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灵感

趁热“吃”灵感

——《思考的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读后感I

 

实验室开组会的时候,导师特别强调“热数据”。所谓“热数据”就是做完实验还带着“汗味”的数据,趁着头脑中还有大量的第一印象,赶紧整理归纳,以便日后使用,千万不要放太久,否则等“热数据”凉成“冷数据”,连回忆细节都成了问题。

 

这个观点并非导师独创,外山滋比古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类似想法,只不过他的大作《思考的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外山滋比古,王丹丹译,2010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才翻译过来不久。

 

虽然是三十年前的作品,但道理是相通的。

 

收集信息和灵感,要当机立断

 

千万不要认为阅读过的信息、一闪而过的灵感会永远记忆在脑海中。读完资料后,一定要尽快写个总结,一旦记忆的余温退去,遗忘的速度就会加快,细节未必就能清晰保持。

 

对于灵感,更要形成一个铁律:当场记下,不要事后找补。而灵感的记录也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最初创意,如图1所示,这个阶段只需标明日期和主题,将灵感的火种保存下来,不必奢求过于精致的描述。

 

第二层:粗放加工,如图2所示,这个阶段需将曾记录的灵感和资料结合起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论据。

 

第三层:精细加工,如图3所示,这个阶段对已有资料和灵感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共同主题,最后形成文字材料。

 

整个流程如下:

 

思考的整理,就是有技巧的遗忘

   

从小就面对应试教育的我们,背诵知识是基本功。小学阶段就被教导“这个要记忆,那个不能忘”,一旦忘了,批评甚至是责骂是难免的。长此以往,对遗忘的恐惧逐渐形成。这种心理也会影响日常行为,收集癖就是其中一种。但遗忘不等于不能丢弃,对资料的有目的性丢弃,请看猪头哥的博文《首先,扔掉瓶瓶罐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9091-687452.html),而对灵感文献的综合整理,其实就是技巧性丢弃一些记忆的“瓶瓶罐罐”。不让要自己变成杂乱信息的过度负载体!

 

与其关注问题核心,不如从周围切入

   

像猪头哥这种笨脑袋,有时直接思考一个问题的主体非常难下手,外山滋比古先生建议这时与其想破头,不如放一放!时间上放轻松,视线也从关注核心转到从周围尝试,就如《目标大小博弈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9091-695473.html)里的“曲线救国”一样,没准有意外惊喜!

 

由上可见,灵感不仅需要趁热吃,还得动脑筋尝,说不定能嚼出不一样的味道,哎,我这个吃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49091-697608.html

上一篇:郭靖杨康变异体
下一篇:让声音思考起来
收藏 IP: 119.147.167.*| 热度|

3 蒋永华 鲍海飞 EroContr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