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九——结论:2.理论要点1-3

已有 2742 次阅读 2013-6-7 19:57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杨文祥, 信息文明, 学术诠释, 理论要点, 信息资源价值论

信息文明之光(71):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十九

 

            ——结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 2.理论要点1-3


杨文祥 2013-6-7日

 

 

1.管理是人类基于一定的社会理性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管理活动的现实基础,而价值则是人类一切社会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管理的前提。没有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便没有管理活动的形成。因此,信息资源价值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基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主要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基础研究

 

人类的社会实践既有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的物质实践,也有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创造精神财富为目的的精神实践,更多的则是以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相互融合统一的资源系统为基础通过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相互促进和互动统一所实现的人类文化的整体进步

 

物质实践是指人为了创造物质价值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而精神实践则是以创造精神价值为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无论是物质实践还是精神实践,都需要在相关信息资源的参与之下才能够进行。特别是精神实践,主要是在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不同历史文明阶段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构成了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社会生活形式和社会管理组织形式)和整个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这一现实基础必然构成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和社会管理的核心。于是,信息资源在构成信息文明时期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同时,也构成了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主要基础,构成了信息文明时期社会竞争和社会管理的核心领域

 

 

2.根据辩证唯物论人的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决定人的意识这一认识论原理,人类的价值思维与价值追求以及建立在这一价值思维和价值追求基础之上的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必然与决定社会发展的社会资源基础结构的发展同步发展。这样,在以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基础资源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价值思维信息资源价值理论便构成了当今世界信息资源管理全球信息化信息文明建设理性前提思想基础科学依据

 

 

3.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不断由以客观物质为基础走向以人的精神为主导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是一个伴随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的精神这一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增强、提升和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一定阶段和特定条件下,特别是在以非物质性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文明建设时期人的精神这一主导因素往往构成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要前提这一前提以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价值为其现实基础和价值基础。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知、情、意(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人的认知能力认知理性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的情感世界人类意志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历程。就是说,人类的精神实践是一个建立在一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人的知、情、意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整体推进社会实践过程,这一实践过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正是在人的知、情、意整体推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得以不断丰富和升华,价值观念得以形成,人格得以完善,人类文化的历史水平和人类文明的层次得以实现整体的提升和飞跃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手段以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内在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核心、为前提、为最高宗旨和最终归宿的时代。这就是“21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新世纪”的本意和真义之所在。

 

为此,在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仅仅泛泛地认识到人是实践主体是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深入、完整、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人的认知主体情感体验主体人类意志主体价值主体的地位。

 

注:引自《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第475-476页,为适应理论诠释的实际需要,对原文进行了个别的文字调整和补充。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文祥.信息管理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河北大学学报,2001,1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697488.html

上一篇:大连女骑警与民族复兴之梦 (补充修改稿)——网络辩论意见
下一篇:黄河,长城
收藏 IP: 221.192.2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