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中国会在创新方面超过美国吗?

已有 4686 次阅读 2013-6-6 12: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中国, 美国

中国会在创新方面超过美国吗?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会在创新方面超过美国吗?如果一个中国人问这样的问题,一定会被人认为无知。在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一些科技工作者看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比美国差远了。中国经济可以在近期内赶上、超过美国,而中国科技或者创新能力,要想赶超美国,那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近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就发表了这样一篇名为“美国创新者?”的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在科技创新方面会超过美国。文章的作者是爱尔兰籍的著名媒体人埃蒙·芬格尔顿,他曾在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福布斯》杂志当过编辑,是为《纽约时报》以及《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撰稿的专栏作家。

埃蒙·芬格尔顿的文章在中国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或许一些人会认为,西方人危机意识过强、有时也搞点危言耸听的东西,不用对他的观点太在意。而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人或者更为主要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科研工作没有信心。为什么呢?不仅仅因为中国的科技水平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科技制度有问题:行政化严重,政府官员主导科技工作,其中还有伴随的科技腐败等问题,还有科技工作者的发言权、尤其是自主决定科研工作的自由度不够。

埃蒙·芬格尔顿对这种观点很了解,他在文章中对此进行了反驳:“虽然美国在塑造现代世界的所有科技创新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但是回顾更久远一点的历史来看,那些认为政治自由是创新的基本前提的人便会感到失望。”而且,他还说美国本国的历史也不支持“创新的核心是民主”这种的说法,美国人也并不总是技术行业的领导者,美国的技术成熟也只是最近才出现。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主要还被看做一个擅于利用其他国家技术发明的国家,与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在近些年的角色类似。

很多人不会赞同埃蒙·芬格尔顿,但他的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并非异类。近来,对欧洲商界领袖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到2023年,中国将会在创新方面赶上或超过欧洲。而且,最近在世界很有影响力的《世界报业辛迪加》上,有一篇文章对埃蒙·芬格尔顿观点予以支持。文章的作者萨米·马哈鲁姆,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这所欧洲历年排名首位的商学院的创新与政策中心的主任。INSEAD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文章指出美国的创新能力一直名列INSEAD的全球创新指数的前十位,但是美国在全球和平指数方面却列为153个国家的第88位;而英国和荷兰在全球创新指数分别为第5和第6位,但在和平指数上却只列第28和29位。作者要说明:一个国家社会稳定、民主,并不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制度基础。

那么,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埃蒙·芬格尔顿认为是科技投入。他用美国战后尤其是前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号卫星,刺激美国政府进一步投资科技的效果,说明科技投入的重要性。科技投入是否是影响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还值得讨论,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科技经费每年不断快速增加的态势,在欧美经济不景气,普遍削减科技经费的情况下,对支撑中国科技发展意义重大。美国俄亥俄州的巴特尔研究所预测:中国可能将于2023年在研发支出上超越美国。

另外,中国的研发人员总数在2000年后增加了3倍多,美国的研发人员数量在同期则增长了10%左右。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有在实际创新成果方面,中国也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成绩不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球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者是中国的中兴公司。其申请数达到了2009年的五倍,而华为公司则在2011年的榜单上跃居第三。10强中仅有高通(Qualcomm)这一家美国公司。而在SCI和EI论文方面,2006年中国的SCI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2位,2007年中国的EI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1位。这几年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都还在增长和提高,中美保持目前的速度,中国超过美国也是时间问题。

因此,中国在未来科技创新方面超过美国不是不可能的。当然,中国还很有必要就科技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但是,一定要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有信心

《环球时报》2013年6月6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140-697078.html

上一篇:海、天空与大地
下一篇:路漫漫兮
收藏 IP: 218.249.24.*| 热度|

3 文克玲 戴德昌 clp2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