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P设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csys 没有逆向思维就没有科技原创。 不自信是科技创新的大敌。

博文

全面市场化是大科学研究的悲哀

已有 3479 次阅读 2013-5-28 15:11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创新, 基金, 科研市场化

                                                           姜咏江

不能否认市场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然而不论情况,一律推行市场化,对创新研究的大科学无疑是一种悲哀。

众所周知,一种新兴的学科,或者是前无古人的创新研究,一般不会立即得到市场的认可,因而很难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支持。但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这种研究必须给予充分地支持,因为那些对国家强大、民族富裕、乃至人类的发展都会带来好处的创新研究成果,多数都是在不被人们预料之中诞生出来的。历史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现阶段的科学研究支持政策和方法,多数都是从市场化的角度制定出来的。即使是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也多数从眼前的经济利益考虑较多,用成型固定的模式度量较多,而无长远发展的眼光。更不要说去支持那些没有什么名气,不合世界潮流的独到的个人科学研究了。长此以往,我们也只能出现一些“小打小闹”科学家,或者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增进研究的科学家,而难以出现开创型的大科学家。我们若干年也许能有人获得诺奖,但绝不会出现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因为人们从小就被一整套的条条框框束缚起来了,哪里还会让我们的孩子能发生牛顿当年、爱因斯坦当年的科学幻想?

我国的一些权威大学者竟然断言:今后的大科学发现只能靠团队,个人奇思妙想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预言今后不可能出现牛顿、爱因斯坦式的人物。其实,无数的科学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明并不是在多个研究人员的头脑中同时产生的,而恰恰是在个别的人脑之中先并发出来的。个人并发的思想火花,在人群中蔓延,通过进一步完善升华,最后应用于人类社会。这是科学创新得以应用发展的途径,但绝不应用科学的完善发展过程,去否认个人在科学发展中的开创作用。

诚然,有的时候搞科研我们需要团队,但想想,这些团队多数都不过是学习模仿的团队而已,绝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创新发明的团队。别的我不太清楚,就以1978年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计算机DJ-130来说,那是一个很好的团队,但不是一个创新的团队。那个团队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但他们的工作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创新,难道不是吗?说实话,当时的客观条件,就是发明计算机的美国人也不能一个人将DJ-130这样的计算机造出来。这个例子似乎可以证明那种“团队搞科研”的预言。但历史发展到今天,在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动中,一个人就可以制造出功能胜过DJ-130这样的计算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科学创新的管理层面,有一种值得参考的出发点,当我们急需追赶先进科学技术的时候,要重视团队的作用,因为大家都知道那种科学,只是都不完全清楚,这时通过团队的努力,会更快速地全面地掌握那门科学。例如,中国的原子弹、氢弹、航天技术等。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出发点,当我们真正需要世界级的科技创新时,要更重视个人的发明创造,特别是那些我们从未看到或听到的研究,只要是有科学道理,就应该给予充分地重视和支持。

我们国家把科学发明和创新都市场化了。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的评审专家,目的是不让国家的钱白花。然而这些专家已经市场化了,他们的眼光多数都被有实力的单位吸引走了。为了保险,要看申请国家基金人员的出身、年龄、依托单位、以往研究成果、资历等等,无名小卒,再好的研究,要得到国家的支持,连这些专家的门槛是无论如何也通不过的!看看中国的科学研究所立的大项目,有没有不跟着外国人屁股后面跑到?

我的动态计算机已经搞了十年了,我仍然坚信这种独特的结构会让我国在计算机领域跨越一大步。十年来,我里里外外接触了许多业内人士,没有否认我是创新发明的。动态计算机的后续发展需要支持,谁来支持我?我说我的动态计算机可以强军,然而连述说的门路都找不到,谁会信你?我说我的动态计算机可以颠覆美国建立起来的计算机体系一统天下,自己有能力做到吗?不可能,动态计算机要发展,需要团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向应用的方向研发。国家科研基金不理我,我又能奈何?

我曾经找过国内重点高校的同行,希望能够合作搞动态计算机,但同行无奈地说:“我们让已有的项目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有精力?”还有人劝我找私企,诚然我国的私企已经相当庞大了,但尚没有达到如美国信息公司的那种强大,他们还要急剧积累资本,因而干那一件事,都要先考虑“经济效益”,不能如美国公司那样放在“十年左右的投资”上。

我惟一的希望是主管国家科研基金的管理者,能够给我机会去述说我的动态计算机,让事实来说服他们和他们聘请的专家,让我在强国梦中发挥些作用。衷心希望科技创新不要一律市场化,也不要一律团队化,不要忽视那些还有科研兴趣和进取心的民间研究人员,也许他们的研究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2013-5-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399-694336.html

上一篇:联通10M网速如此快?
下一篇:符号位——真的就这么一直错下去吗?
收藏 IP: 124.64.106.*| 热度|

2 曹聪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