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bone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zybones

博文

万难的人生选择

已有 2881 次阅读 2013-5-24 13:3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海归、海待、人生选择

 

我们人生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择:它们出现在人生的一个阶段,每一年,甚至是一天。这些选择当中,有些是必须的,因为情形所迫;有些是自愿的,因为欲望驱使;有些是由心决定的,有的则大脑决定,也就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且,不管是大选择还是小选择,其正确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的福利:小到心情的好坏,大到事业的成败,甚至是终生的幸福,都跟选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也都是因为一时错误的选择造成的。可见,作出正确的选择极其重要。那怎样才是正确的选择呢?希望下面这个佛教故事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性的意见。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个村庄,旁边就是一片森林。有天晚上,这个村庄遭到强盗的抢劫。政府立即就派来官兵抓捕强盗,但是他们都逃遁到森林里去了,所以也就没抓到。当官兵们从森林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三个男人在田间劳作。官兵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还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强盗,以为装扮成农夫我们就认不出了?”于是,这三个人就被带到了国王那里囚禁了起来。

 

一天起,有个女人就天都去皇家监狱外面喊亲人,鸣冤叫屈。没几天,国王就要求见见那个女人。

 

一见到国王,那女人就哭哭啼啼地说:“大王啊,你关押了我的丈夫、儿子和弟弟。求你放了他们吧,我家没有男人种地养家啊!”

 

国王说:“是这样啊?但我只能释放其中一个。要领谁回去呢,你自己选!”

 

那个女人问:“你真的不能三个都放了?”国王说“不能”。于是,那女人又说:“那就请给一点时间,我要仔细想一想。”

 

过了一会儿,她就对国王说:“大王啊!既然你不能三个都放,那你就把我弟弟放了吧。”

 

听了她的请求,国王和大臣都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要选弟弟而不选自己的亲骨肉或本该白头偕老的丈夫。她回答说:“大王啊!我从这里出去,就能嫁个男人做我的丈夫,然后就会有孩子。而我的父母双亡,如果失去了弟弟,就不能再有了!”

 

国王听完她的解释,觉得这个女人居然比他的有些大臣还要聪明,因此,就让她把三个男人领回去。

 

对于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或者获得不同的启发。对我而言,刚才这个故事的启发在于告诉我们怎样作选择。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个故事中的女人所作的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可取的,甚至可以作为绝对正确的典范来生搬硬套地效仿。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作选择的人既有自己不同的处境,更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考虑:有人重视手足之情,有人珍爱骨肉之情,还有人却珍惜爱情和婚姻。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三条具有参考价值的原则,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选择。第一条,就是作选择之前,要全面理性地思考,也就是不要草率决定。故事中的女人在国王提出要求之后,花了一定的时间左思右想才作出决定的。毕竟,深思熟虑总不会错的,而急中生智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第二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在决定选择之前,一定要明确知道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比如故事中的那个女人,她最看重的是姐弟手足之情,所以选择自己的弟弟。她这个选择,无疑会有很多人不赞同,认为她应该选择儿子,因为他是自己的亲骨肉,或者选择丈夫,因为他们应该恩爱情深,不离不弃,否则,她就不是一个好妈妈或者好妻子。第三条,当确定了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之后,再选择最珍贵难得的东西。故事中的女人认为在她的三个亲人当中,弟弟最难得,失去了就不能再有,而丈夫和儿子都还可以有办法获得,所以她才选择弟弟而不是另外两个。

 

(故事讲完了,道理也分析了,可是我还是不能决定回不回国:在国外,新旧学术参考资料丰富——国内人文学科而言连北大清华的图书馆也少得可怜、基本不担心食品安全、交通便利、空气干净、医疗方便合理、孩子求学等有基本社会公平、工资待遇比国内多5-6倍、但是无文化之根总觉飘零、又与亲人分离不能近孝)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710-693074.html

上一篇:波士顿爆炸-更多谣传支持阴谋论
下一篇:父亲
收藏 IP: 220.255.2.*| 热度|

3 张骥 李竞 高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