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gnyi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gnyijiang

博文

认识汉字—心

已有 2745 次阅读 2013-5-16 12: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认识汉字

                                      厚朴中医学堂

 

描写人体有形臟腑、组织、器官的汉字都带有“月”字边,比如肠胃、肌肤、肝肾、胸肺、肝脾、胞胎、脑髓等等,月是“肉”的简写,在古代这两个字的发音都一样,比如西域的古国“大月氏”就读作“大肉之”。唯独“心”是个例外,不带肉字边。

 

道家讲“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中医学用心胞(心包络)来代表做为物质的器官的心,一般人解释为包裹心脏和血脉外围的脂膜,也叫膏肓。其实心胞就是物质的心脏本身。

 

 物质是基础,决定意识,心胞也叫“心主”。《灵枢·经脉》:“心主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病早期的症状,比如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胸闷、心痛、面赤、五心烦热等症状,都是属于中医学心包病的范畴。

 

古人不仅关注有形有质的心胞,更加注重、强调其高于物质层面之上的功能,也就是心气和心神,包括情绪、情感、思想、意念、慧悟等等。这种超然物外、活泼灵动的状态,古人命之曰“心”。不用代表有形物质的“肉”字边。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这段话就明确指出邪气伤心,初期在心胞,晚期会影响人的情绪、精神,最终会形神分离,导致死亡。

 

 很多人在争论到底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其实很简单,脑(繁体字写作腦),有肉字边,是阴寒内敛封藏在内的物质。脑的活动才是心,心动的初级层次是意念、思想,中级层次是情绪、情感,最高层次才是神明。

 

《灵枢本神》篇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具体阐述了心动的不同状态。

 

 基于这个理论,才此衍生出了由“心”做偏旁的系列汉字,也就是竖心旁和心字底。这些汉字凝聚了古人对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观察和体会,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继承。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带心的汉字,有助于我们精确把握人的正常心理和病态心理。做为医生可以通过中医身心医学理论,调整、调节、治疗心病。做为普通人,可以掌握养心安神方法,达到心平气和的目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08299-690515.html

上一篇:德国罗滕堡中医会议落幕
下一篇:李院士把“中药”和“中成药”弄混了
收藏 IP: 218.24.137.*| 热度|

1 黄锦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