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感悟英国名校

已有 2915 次阅读 2013-5-12 14:45 |个人分类:栏目:科技纵横捭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洪云钢

     牛津(Oxford)和剑桥(Cambridge)是英国位于泰晤士河谷地的两个小城镇,我对于它们的神往当然是源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了,今生有幸领略它们的风采,虽然浮光掠影,但仍然深刻感受到了英国大学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牛津大学——王者风范

     牛津大学位于伦敦西北约60公里,建校于1167年。900年来,牛津大学培养了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国王、总统和首相,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牛津大学共有39个学院,教学建筑遍布整个牛津城。行走在古老的街道上,不时经过一个个有着精美雕塑的属于某个学院的大门,这些雕塑显然都有很久的年代了,古色古香,古朴素雅。怀着探寻的心情进入门内,只见里面类似于中国四合院结构,只是尺寸上要大几十甚至几百倍不等,院子中央是一个绿得诗意盎然的草坪,从墙上的介绍看,连草坪也有几百年历史。站在草坪边看着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畅想着草坪的小路,曾经走过多少伟人?不远处的教室,是否有着肖伯纳倚过的门廊?几百年仿佛一瞬而过,文化的淀积也就由此而来。

     大学的中心是雷德克利夫广场,这里举行庆典及各项文艺活动的中心,也是整个古城的中心。广场西角的神学院有一座古典式圆顶的建筑,早期作为大学的研讨教室之用,后改为大学图书馆(Bodlien Library)的阅览室。在牛津读书的钱钟书先生将此音译为“饱蠹楼”,意思是说在藏书五百万册,手稿六万卷的图书馆埋头用功,就像是书虫在那里饱蠹一般。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钱钟书先生毕业的埃可塞特学院附近有条“克来登小巷”,先生就是以之为名在他的名著《围城》里编了那个可笑的“克来登大学”。

     站在雷德克利夫广场,还可看见不远处有一座横跨楼宇间的封闭式天桥,这便是哈特佛学院著名的“叹息桥”。过去牛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经常在经过此桥时长嘘短叹,因而得名“叹息桥”。这一天,我也站在桥下发出深深的叹息:牛津大学没有现代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没有气势逼人的壮观校门,但就是从牛津的这些年代久远的黄墙黑瓦的院墙里、在决不向新时尚妥协的哥特式尖顶下,一代接一代,走出了雪莱、汤因比、甘地、钱钟书、撒切尔夫人等文学、科学巨匠和政治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牛津大学“有仙有龙”,王者风范!

剑桥大学——典雅气度

     剑桥大学位于伦敦以北约70公里处,由35个学院组成。与牛津类似,剑桥大学本身也是一个城镇,而且两所大学可称得是“同胞兄弟”。13世纪初,据说牛津的师生因一起案件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 为躲避混乱,部分师生从牛津跑到剑桥建立大学,并于1231年获得国王亨利三世的批准。而这次批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确立了两所大学的垄断地位,自此以后,直到19世纪的整整600年间,牛津和剑桥都是英国仅有的大学。

     与牛津相比,剑桥的理工科更具盛名,至今已培养了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雄居世界第一,除了美国,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剑桥大学培养出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漫步剑桥古老的街道,一眼望去,分不清哪些是剑桥教舍,哪些是居民房屋。建筑的门廊和墙壁上都装饰着古朴庄严、美轮美奂的人物塑像,高大的染色玻璃窗构成了剑桥城一幅幅瑰丽的画面。牛顿、达尔文、罗素、培根、李约瑟、霍金、徐志摩等数不胜数的精英都曾在这里求学。

     在三一学院临街的一栋古老的学生宿舍下,很多人在围观一棵苹果树,并争相与之拍照。只见一小片草坪上窈窕娇小的她静静地站在那里,清风未拂,枝叶不动,浅绿叶子的苹果树的玲珑身姿,与灰白的古楼相互映衬,高贵而典雅。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苹果树!传说牛顿就是因这棵树上落下的苹果而获得灵感并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树的上方就是牛顿曾经住过的寝室,寝室至今有学生居住。凝望着牛顿宿舍的窗口,那获得居住这间宿舍权利的学生,不知要拥有怎样的才华、怎样的成就才能对得起这份居住的荣耀。

     一条弯弯曲曲,环绕整个剑桥城的剑河,使这所古老的大学更增灵气。来到河边,剑河的堤岸和桥上,不少游客在悠闲的走着,有老老小小的一家、有结伴而行的健壮青年、也有缠绵对视的相爱情侣。剑河里,不少简易游船时而连成一长串,时而散落四周。而划船人都是剑桥的学生,他们利用这种工具进行勤工俭学。我们行走在岸边,时不时会有学生上来招揽生意“Eight pounds an hour by boat?(坐船吗?8英镑一小时。)”剑桥的氛围就如同这些学生气质,虽然是顶级学府,但有时却与你如此接近。不同于牛津高贵的皇家风范,亲和平民的典雅是剑桥的特质。

     作为来到剑桥的中国人,有一个地方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国王学院。因为学院里面有块石碑,上面书写着的正是曾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著名诗句。我们在剑桥的当天正逢国王学院的考试日,不接待参观者。当我们急切地向身着黑色长袍的门卫表达了从中国远道来访的不易,门卫善意地笑了,同意了我们的请求。我们一路小跑,仿佛徐志摩先生早在前方等着我们!穿过一条被高高的树木笼罩的长长的林荫道,我们终于看到一块如同横卧岩石的石碑,安然而宁静地躺着剑河变的草坪上,那被磨光的一面,用红色正楷字工整地镌刻:“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从庄严肃穆的牛津大学,再到书香诗意的剑桥大学,所见所闻在脑中重现,那淡淡的思绪,都融入到心中默默吟诵的徐志摩那永远优美淡雅、清香扑鼻的诗句中:“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责任编辑   王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6909-689132.html

上一篇:博士生的成功之道(7)
下一篇:研究生就业:如何出类拔萃
收藏 IP: 123.122.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