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答记者问:雅安地震与水库地震有什么关系?

已有 3871 次阅读 2013-4-28 11: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水库地震, 伪环保, 雅安地震, 造谣记者

水博答记者问:雅安地震与水库地震有什么关系?

记者: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之后,社会上有一些人怀疑可能是有水库地震造成的,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

水博:不大可能。从地图上看雅安芦山的位置很凑巧,几乎就在大渡河和岷江的中间位置,因此,芦山附近没有主要大型河流,(至少在50公里的范围内)也没有大中型的水库。所以,即使反水坝的组织,想造谣炒作也找不到具体的对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炒作的对象搬到了80多公里之外的瀑布沟水电站。然而,一方面世界上的水库地震影响的范围一般都不会超过库岸的几公里,另一方面,瀑布沟地区的地震断层不仅不属于这次芦山的此次地震震中的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南段的大川—双石断裂,而且两断层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次芦山的地震都不大可能是由水库引发的。

记者:有报道说“根据四川省地震局的专家对该区域2006年10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观测到的1834次地震的分析,在库区中部、大坝附近、大坝下游等几个地方出现了小震集中分布的现象。”。你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吗?

水博:披露这个消息的范晓和记者章柯都是经常造谣诬蔑水电开发的反水坝人士,利用突发事件进行造谣炒作,使他们惯用的手法。早在2007年该记者章柯为了反对我国的水电开发,多次公开造谣说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严重过度,并说“我国四川云南等地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达到100%”。然而,目前我国的云南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干旱,前不久,云南水利厅的厅长还在电视上介绍说,云南的水资源并不缺,遭受干旱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开发程度太低,目前才只有百分之七。而七年前章柯,就敢造谣说云南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达到百分之百。

四川省地质局旅游地质调查大队的总工程师范晓,多年来一再警告说“一旦发生松藩那样的(7.3级)地震,紫坪铺水库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此,反坝人士们曾强烈建议,应立即拆除紫坪铺水坝。但是,汶川8级的特大地震发生后,紫坪铺安然无恙的现实,让这些曾经建议要拆掉紫坪铺大坝的人很没面子。因此,范晓就以攻为守的一改过去的说法,转而开始炒作说是紫坪铺水库诱发了汶川的地震。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范晓就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是紫坪水库蓄水引发了汶川地震的理由和证据。一开始确实也蒙骗了不少人。但是,很不幸,不知道是范晓先生的疏忽,还是想故意蒙人,他居然在引用地震监测数据的时候,把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时间搞错了。因此,他认为能说明蓄水后,曾引起过水库地震活动的数据,实际是蓄水前我们为了对照比蓄水后是否会出现变化的记录到的数据。所以,与他要所证明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些数据反而说明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并没有出现地震频率的异常(没有发生过水库地震)。这些问题被我们揭露出来之后,范晓先生就再也不提这些地震数据了,而开始改为炒作虽然512地震的震源在汶川,但很可能是由紫坪铺水库先发生破裂而引发的。

这次范晓先生在地震发生的后第一时间内又故伎重演的骗人,用“2006年10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观测到的1834次地震”的消息误导公众,让大家以为瀑布沟水库确实已经发生了水库地震。其实,恰恰相反,不管监测任何地方,都会经常发生小级别的地震。瀑布沟的这个地震数据也是我们为了监测瀑布沟水库建成前后进行比较而纪录的。瀑布沟水电站是2009年11月蓄水的,这些数据的细节恰恰证明了:瀑布沟水电站建成前后该地区的地震频度和规模都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可以说明瀑布沟水库没有发生过水库地震。事实上,水库地震的发生机率是非常低的。全世界建有几十万座水库,但真正发生了水库地震的只有一百多。因此,为了制造某个水库会造成水库地震的假象,范晓不得不拿我们监测到的比较蓄水前后的地震数据记录来鱼目混珠的骗人。如果有人一来追问,他就又会装聋作哑了。

记者:芦山地震之后,曾有媒体报道说“未来十余年是西南地区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期”,您赞同这种说吗?

水博:不赞同。这应该是外行人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种炒作。因为,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国水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至少应该持续30年以上。实际上,中国的大规模水电建设应该是三峡工程开始的。因此,所谓密集的水库蓄水期也应该是从2003年开始的。

按照中国的水电建设的特点,即使真存在所谓的“由水库诱发地震的高发期”至少应该从2005年就已开始,应该说目前已经处在一个平稳期,十年后应该进入下降期。因为,目前我国的水电资源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之外,基本上都已经得到开发,各大电力集团都已经感觉到国内已经没有什么项目可干,而开始挥师海外了。再加上一般水电开发的特点都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所以,目前我国的中、东部以及西部城市附近水电资源的开发已经接近尾声,剩余水电资源的开发已经开始向西南纵深的无人区发展。

另一方面,水库诱发的地震是由于蓄水后的水位线和库水压力的变化造成的,所以,水库地震主要都发生在蓄水后的一到三年内,很少有能超过5年。所以,我国前期所开发的水电,很多已经度过了水库地震高发期,应该说我国从十年前就已经进入了水库地震的高发期,今后的十年到二十年将会是水库地震的平稳期和下降期。

记者:我们还看到有媒体报道说“因为专家说真话,所以很多民众表示要力挺,四川成都的孙小妮女士表示,几亿方的水的质量是很可怕的,对地壳的影响很大,挺你敢说真话的专家。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解释?

水博:目前我国的公众经常受到一些不良记者的误导。这次水库地震的炒作也是一样,有些记者所说的专家,其实根本就是骗子。例如,造谣记者章柯报道的“横断山研究会的首席科学家”就是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骗子专家。他冒充过中国地质大学的毕业生、他冒充过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冒充过中科院的博士。在这些虚假的身份被我们一一揭露了之后,他就自己成立了一个“横断山研究会”自封为首席科学家。这样的骗子被记者装扮成了专家,群众能不上当吗?

关于“几亿方的水的质量是很可怕的,对地壳的影响很大”的说法,非常幼稚。我们不妨以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为例,做一下说明。三峡的总库容392亿,但因为水域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分布到每平方米上的水重量只有30多吨,而具体到我们常用的平方厘米的承压只有3公斤多。这个压力与普通的汽车轮胎对地壳的压力差不多,怎么可能会“是很可怕的”和“对地壳的影响很大”呢?

水库中的水虽然总量很大,但是,水是液体它只能在周围岩体的约束下稳定下来。而且它对地壳施加压力,绝对不可能超过周围的岩体。所以,任何水库的地震都不大可能是由于水的重量造成的。此外,水库地震的能量非常巨大,根本不可能是水库中的水造成的。水库地震的能量,一定是来自自然界中地壳板块运动(即天然的构造地震)。因此,严格的讲水库不会造成地震,只能触发天然的地震。

水库触发地震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水库蓄水后的渗流降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正在积蓄中地震能量提前爆发造成的。上个世纪,国外还曾经有专门用高压水井注水的方式,来逐渐促进地震能量释放,减轻地震灾害的尝试。这足以说明,水库触发地震具有某种提前、分期、分批地释放地震能量,减少地震灾害的积极作用。

记者:那您的意思是不是要说,水库地震反倒是有好处的呢?

水博:也不能那样说,水库地震的问题要分为两部分看。一个是水库在地震中的安全性的问题,另一个才是水库触发地震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非常令人担心的,那就是水库可能在地震中垮坝而造成严重的次生灾害。不过,好在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基本上已经能够保障所建设的水库大坝经受着各种地震的考验了。特别汶川大地震的发生,相当于对震区内的两千多座水库大坝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抗震试验。震后的结果让全世界的水库大坝建设者,都对水坝科学抗震充满了信心。

而对于水库触发地震来说,确实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水库的蓄水起到了(高压注水)提前释放地震能量的减灾作用。而不利的一面是,毕竟水库地震发生的时间也不可准确预测,即使减小了地震的震级,但有时还是会造成损失。因此,对于水库地震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但也不必诚惶诚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5826-684781.html

上一篇:抗震设防为先也需要加强地震预测研究
下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 造谣记者炮制出的专家激辩
收藏 IP: 123.127.213.*| 热度|

5 赵建民 Majorite anran123 zhxftcl1 duguyong8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