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ch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hchx 放眼世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低碳发展,开拓创新,合作共赢

博文

参加2013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的体会

已有 3400 次阅读 2013-4-25 17:07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京, 2013, 跨国技术转移, 死亡之谷, 创新驱动

       今天上午,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了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3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会议主题是“创新驱动,合作共赢”,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等世界各国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家、科研机构及大学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并就跨国技术转移的技术、合作方式、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共实现了28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达510亿元。其中北京市科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在本次大会上正式签署协议,就开发性金融支持北京国际化创新展开合作,授信总额度达500亿元。

下午参加了新能源汽车、世界能源研讨会等相关专场,聆听了有关人员对最新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见解与观点。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有如下几点体会。

      首先,这为世界各国的技术成果实现跨国转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技术供应方、需求方、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参加,大家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等不同领域,互通信息,加强沟通,共谋合作,共图发展。事实上,北京除了自身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外,还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具有带动作用。2012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2458.5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近40%;2012年北京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418亿元,占全国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1.9%。

      其次,对技术转移成果的评价要多元化,而不能图简单、好操作而仅仅以专利为唯一指标。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David. AI认为,基础研究产出的专利较少,而技术应用产出的专利相对较多。该校历史上共有29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有专利的仅占12位,而其中6位仅有1到2件专利。因此,针对不同的技术,不应采用整体划一的简单化的评价方法。

      第三,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需要跨越“死亡之谷”,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人才的支撑,更需要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制度的保障。跨越“死亡之谷”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科研、示范与产业化的有机统一。例如,美国陶氏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3%左右),采用开放创新,实现了研发成果到产业化的顺利转化,成功地跨越了“死亡之谷”。这样,也就彻底解决了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第四,我国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更应以国际化视野来谋划创新,深刻理解科学发展的精髓,紧紧把握创新的规律,通过搭建国际化的技术转移平台,建设良好的政——产——学——研——金——用一体化的服务支撑体系,深化技术转移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加速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810-683932.html

上一篇:推荐《创客:新工业革命》
下一篇:全球风能理事会2012年风电市场发展报告简述
收藏 IP: 168.160.22.*| 热度|

5 曹聪 武夷山 林耕 许培扬 傅蕴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