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科学结构地图2012》出版发行

已有 3014 次阅读 2013-4-24 15:02 |个人分类:引证分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出版, 2012

我所的杜建、张玢等研究人员参与了本书的医学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分析,许培扬参与了文献审读。

《科学结构地图2012》通过ESI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聚类分析揭示了科学研究结构,通过“科学结构地图2009”与“科学结构地图2012”的时序比较分析了研究领域的变迁和学科的发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辅助识别了重点研究领域,通过计量方法度量了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并通过学科多样性和网络凝聚性揭示了知识整合的广度和强度。基于科学结构地图,从论文份额、国际合著率等角度描绘了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的研究活跃程度、国际合作情况等。

2012-科学结构地图

基本信息
  • 作者: 潘教峰  

  • 出版社:科学

  • ISBN:9787030365644

  • 上架时间:2013-3-14

  • 出版日期:2013 年1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05

  • 版次:1-1

  • 所属分类:
    .red14 h1 {font-size: 14px;line-height: 20px;display: inline;}
内容简介
       《科学结构地图(2012)》是继《科学结构地图2009》之后,第一二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沦和方法绘制科学结构地图并开展相关研究,旨在揭示科学结构、监测科学发展趋势。本书通过esi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聚类分析揭示了科学研究结构,通过“科学结构地网2009”与“科学结构地图2012”的时序比较分析了研究领域的变迁和学科的发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辅助识别了重点研究领域,通过计量方法度量了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并通过学科多样性和网络凝聚性揭示了知识整合的广度和强度。基于科学结构地网,从论文份额、国际合著率等角度描绘了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的研究活跃程度、国际合作情况等。
        潘教峰等专著的《科学结构地图(2012)》有助于读者了解科学发展的整体态势和中国在世界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可供科技决策者、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利用同被引聚类确定研究领域
二、可视化方法
三、研究领域的演变分析
四、重点研究领域的确定
五、研究领域学科交叉性分析
六、机构合著网络分析
第三章 科学结构及演变
一、科学结构地图
二、科学结构中的重点研究领域
三、基于科学结构地图观察科学研究的动态发展
第四章 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
一、在科学结构地图中观察学科交叉性
二、学科交叉度
第五章 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科学研究活跃度
一、世界总体情况
二、按研究大类观察国家科研活跃度
. 三、按研究领域在科学结构地图中观察国家科研活跃度
四、小结
第六章 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国际合作
一、世界总体情况
二、按研究大类观察国际合作
三、按研究领域在科学结构地图中观察国际合作
四、机构合著网络分析
五、小结
第七章 结语
附录a 三维科学结构地图
附录b 132个研究领域详细信息
附录c 研究领域的内容分析
附录d 各国在各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论文份额及国际合著情况
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683552.html

上一篇:关键时刻,还得靠解放军
下一篇:台湾出现首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收藏 IP: 222.35.21.*| 热度|

2 李本先 姚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1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