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学习以及研究方向涉及一些盆地构造分析的知识,雅安恰好处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本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于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运动过程以及动力学背景,写一点自己的看法,如有错误和不妥当之处,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上图中I为巴彦喀拉地块,II为华南地块。
此次的雅安地震以及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是由于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构造单元巴颜喀拉地块向华南地块挤压,形成的龙门山逆冲断裂带的持续构造活动引起的。
龙门山断裂带形成的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持续活动,不断挤压,一方面造成巴彦喀拉地块的持续抬升,形成一个巨大的楔状体压迫在华南地块上,造成华南地块的挠曲沉降,形成了现今以成都平原主体并且包含重庆地区的四川盆地。另一方面造成断裂带内能量的不断聚集,最终下伏的华南的地块的挠曲沉降突破了岩层本身的应力极限,发生破裂,能量释放,造成地震的发生。
上述原因毫无疑问是该区域相继发生大地震的主要原因,也得了很多构造地质学家和大陆动力学家的公认。
但是近20年来,三峡水库以及重庆以西长江干流和支流各种小水库区群的修建完成后,川西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以及震级较高的地震发生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此次雅安地震与上次汶川地震之间只相隔了5年左右。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龙门山断裂的活动自08年汶川地震爆发以后继续快速增强,即巴彦喀拉地块挤压的活动增强,造成能量在短短五年内快速堆积,加上以前已经积累的能量叠合在一起,突破了下覆华南地块的应力极限,岩层断裂,发生地震。虽然近五年来,全球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趋势,但是在有统计的地质历史上,同一构造带内五年发生两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几乎没有出现过,所以单纯的构造挤压能量聚集突然释放,岩层破裂造成地震发生是不完全符合构造运动规律和地质力学规律的。
所以基于上述看法,本人大胆提出一种猜想,找出另一个原因 ,可能是加速此次地震的诱因之一,在下伏华南地块的正常挠曲沉降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下部的另一种力的作用,并且这种力与引起挠曲沉降的重力作用形成了一种抗衡力,且能量巨大,使得挠曲沉降作用减缓甚至有抬升的趋势,同时造成岩层的弹性系数减小,产生破裂的应力极限相对于以前大大减弱,提前发生破裂,造成该构造带内地震周期的大大缩短。
如果这种猜想成立,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力的产生呢?很有可能是由于三峡水库的修建和重庆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的大规模小水库群的修建,使得四川盆地以华蓥山以及其南部的山脉为界,分成两个内部单元,东部因为三峡水库和大量小水库区群的的存在,大量水体聚集,造成地壳的上部的载荷大大增加,地壳也会发生相应的挠曲沉降,当沉降达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造成应力的传播,就好比一个人坐在板凳的一端,如果他向板凳的一端施加的力达到一种极限后,板凳的另一端会翘起来一样。华南地块是扬子克拉通的一部分,内部结构较稳定,基本是完整的一块构造单元。四川盆地的东侧发生挠曲沉降活动,西部很可能产生一种对应的抬升活动,在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附近,这种应力很可能与华南地块由于龙门山断裂活动造成挠曲沉降产生“拉锯式”的抗衡,长时间往复式的“拉锯”的活动,造成了岩层弹性机能的衰弱,最后在一个相对于正常构造活动的较短时期内发生破裂,如果把岩层看成一块钢板,这种现象就好比将一块本来弹性较好的钢板折弯,如果是单一的向一侧折弯,钢板会维持本身的弹性机能,最大的限度的发生弯曲,如果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将钢板往复式的弯折,钢板不仅弹性系数下降,弯折的曲度下降,而且抗外力作用也发生下降,最后在这种持续的往复式作用下被折断。同理,四川盆地西部的下伏岩层也可能在三峡库区和小水库区群大量水体堆积所引起的这种连锁反应作用下提前发生破裂,缩小大地震产生的周期,催生地震提前到来,成为诱因之一。
本人研一的地质菜鸟一枚,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