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博士不一定博学

已有 4264 次阅读 2013-3-10 10:3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士, 博学

博士不一定博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310发布

 

博士不一定博学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使文革前的博士也不一定就是博学,原因很简单博士学位的认定和授予并不以博学为必要条件。博士生经过几年的集中攻读,在他()所攻读的题目范围内获得了博士学位,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是可喜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其在相关领域及其他领域都具有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水平。现在某些博士学位获得者,还有一些自以为高博士一等的“博士后”,有点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什么都博,什么都精,说起话来还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一般说来,时下愈是被戴上“博学”的学者越有自知之明,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足,还得继续学习和吸收新鲜知识。当然不排除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舍我其谁也的学人,见仁见智吧了。

 

在知识积累的道路上,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更宽广领域的知识,要触类旁通深入自己专业领域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当今跨学科发展需要开创性研究的时期。

 

我的粗浅体会是在大学本科甚至硕士生阶段,打好研究知识和训练的基础是主要的,这个基础的知识面宽些、广些,比狭窄些要好得多,即使毕业后参加工作后还得继续拓展知识面,这样有利于教学、研究和工作,有利于适应能力的强化。打个比方,土法挖井要深,就得开拓工作面,没有足够的工作面,很难井深。坐井观天,视野狭窄,不知天外有天。

 

我现在还是要感谢大学毕业后任教不到两年调任学校教学研究部门的十来年工作经历,对于文、史、哲、经、政、教、外的文科主要系和专业课程有所接触、有所了解、有所学习,这样无论考虑问题、研究问题的视野不仅仅立足于史学。即使这样,我现在还是感到自己知之甚少,还得不断充电和学习,增长知识,扩大知识结构。在我1995-1997年间主持《世界大通史》当代卷三卷(经济卷、政治卷、社会卷)220万字时,我尝到了知识面宽些的重要。

 

博与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需要各行个业的专门家,我们也需要各个知识领域懂一点的行家,我们更需要两者兼备的专门人才。

 

博士是我们人材库中的宝贵财富,我在这里没有针对某位博士或博士后的意思,这是需要说明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668901.html

上一篇:建议对多年的开发商空置房推出加税措施
下一篇:提个说也白说的建议:将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改称 传媒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5 罗春元 叶春浓 曹聪 蒋永华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