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个体小农就是家庭农场

已有 3299 次阅读 2013-2-23 20:49 |个人分类: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家庭, 个体, 农场, 规模, 小农

郑风田老师指出“家庭农场是现行家庭经营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形式,必须根据当地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民退出愿意渐进发展,防止大拨儿轰、急于求成等倾向,更不能出现垒大户式的‘强制人造家庭农场’。”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但是由于漫长的生产周期、沉没成本以及对市场需求反应的天然滞后性,农业天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在现当前的租金和劳动力水平下,机械化种粮租地农场或许还有些利润。劳动投入大的经济作物都会是亏损,因为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毕竟太小。传统的大路货,租地农场肯定竞争不过不用付租金,劳动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个体小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21147.html
而且专业大户、租地农场以及合作社虽然规模较大,但也只是市场经济中的沧海一粟,根本不可能具有左右市场的能力。同时,中国农民具有极其高超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任何专业大户、租地农场和合作社都不可能垄断某一个高价值市场,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小农这些散兵游勇。

社会资本如果被忽悠着下乡经营农业可能不出几年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中挤泡沫的必然过程,因为经济危机本身就是资本反对资本的危机,资本家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农户大约有2亿户,户均经营土地规模只有5-10亩,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就是家庭农场。虽然和北美户均几百公顷、欧洲户均几十公顷的规模比,他们只是“微型农场”,但无法否认的是日韩农民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也只有1公顷左右。我国还有几亿公顷的山林、草地以及内陆与沿海水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继续,只要顺其自然,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也正在向日韩看齐,十分没有拔苗助长的必要。

2003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以及接近6亿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反映了土地和劳力的大规模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老龄化、兼业化并没有动摇而是增强了我国以粮食为基础的农产品安全综合能力。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在目前半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下,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的亩均劳动投入在10-20个工日而且主要集中在少数时期,也就是农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处于农闲状态,而且除了少数时期外,养殖业也并不需要全天劳动。所以,农民专业化其实是对劳动力的浪费。由于大量的农闲时间,农民“兼业化”可能是农村经济的一种常态。日韩农民也仅仅是只有一小部分收入来源于直接的农业经营活动。

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内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承包权70年不变的内在矛盾。20世纪末,国家出台了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增人不增地这种“摊丁入亩”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从福利供给层面抑制农民的超生冲动。

但是这这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实际上假定农民的职业是固定的、世袭的、终身的,否则必然会带来了有很多的矛盾,经过一两代人时间的累积,农村中人地分离的情况会很严重,必然会造成某些承包地无力耕种,甚至出现新的地主和雇农。

随着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农民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将逐渐显现,甚至非常尖锐。由于婚嫁,通过求学、经商、务工等进入城市,农村中有人(劳动力)无地、有地无人(劳动力)的矛盾将逐渐突出。比如我早年一个很好的朋友,她们姊弟四个中只有一个妹妹留在了农村,而且嫁到了十几里远的外村,她们的父母已经接近60岁,虽然现在还能经营十几亩承包地,但是总有一天会有心无力的,而且也用不了十几年了。我在老家的两个近枝家族,曾经有20几口人,总的承包地接近40亩,但是现在只剩下我弟弟和几个远房堂兄在家乡务农,我和下一辈的侄女们都已经远离了农村。而且堂兄们已经年届五十,未来10到20年的时间内,他们也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而且我弟他老丈人那边也有一二十亩地。

目前,独女户或双女户以及多女户约占农村总户数中的1/51/4。在女到男方落户的大环境下,他们的父母年老去以后,土地承包权的继承将成为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嫁到村外的女儿总不能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回来种田吧(实际我弟他们每年有1/3的时间在他岳父那边种地)。

同时一部分农业人口通过种种途径城市化,但是他们还在继承了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而与此同时由于土地承包权无法调整,一些家庭由于人口增长,必然会出现有人无地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情绪,土地承包期延长后出生的孩子,长大后或许就是真的“失地农民”,这种情况1015年内就有可能发生。总而言之,这些矛盾只能通过乡村集体经济调节,家庭或家族内部很难协调的。

所以说,土地承包长期不变保护的不是农民利益,更多的倾向我们这种刚刚脱离农村的新市民家庭,当然这也是一种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但是我们不想成为地主,不过我也不可能向我弟收租,我的承包地实际上也转给我的小侄女了,但是我想她也不会留在农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664512.html

上一篇:京城的好天气主要靠(风)吹
下一篇:农民兼业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2 陈楷翰 曾庆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