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国外影响力评价"的评议报告

已有 3867 次阅读 2012-12-16 10:28 |个人分类:出版视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自然科学, 科学研究, 中国国力

 中国期刊国外影响力评价评议报告// 赵大良(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我们基本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打开窗户人们急切地希望了解外边的世界,大量的国外信息被引入国内,不同的学术学派在国内的土壤上生长;改革开放后期,国外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的被引进并与本土融合,中国特色的独立发展之路的呼声渐起,因此而产生急切渴望得到国外的承认冲动;近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国际的显示度不端提高,目光也集聚过来,但我们却发现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人们开始反思主导权的时候,开始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甚至是指责和抱怨。

国外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皆以各自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难免偏颇。如,SCI收录大陆期刊154种自然科学期刊,但多数是英文版,中文期刊很少。在科学界和出版界把眼光盯在被SCI、SSCI收录期刊上的时候,不得不让人反思:英文期刊能否代表我们的真实水平,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如何?为了客观认识和评价,纠正人们对中文期刊所持有的偏见——没有多少国际影响力,中国学术文献评价中心的统计数据已经完全证明了中国主办的期刊(中英文)不比SCI收录其他期刊差。事实表明:官方和学界对SCI的盲目崇拜是多么地可笑。

如果单纯从被引频次或者是影响因子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的中文期刊并不比英文期刊的影响力少:TOP5%的148种中国期刊,被SCI收录的87种,没有被收录的71种,中英文期刊几乎是平分天下。而英文刊69种,被SCI收录64种,中文刊99种仅被SCI收录18种,收录的不合理性可见一般!在TOP10%的312种中国期刊,英文刊96种(SCI收录刊30种),中文刊215种(SCI收录的19种),同样是英文期刊的比例不大而被收录的比例很高。

那么,是否是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是比中文期刊的影响力大?全国主办有英文学术期刊220多种,而以国际影响力排名进入TOP10%的只有96种,不到一半。如果我们将国外被引频次和国内被引频次合并来计算,那么中文期刊的影响力比英文期刊要大多:在TOP5%的148种期刊中,英文期刊只占9种,而在TOP10%的312种期刊的倒数100名中,英文期刊却占到了 74种(共计96种进入,其中64种还是SCI收录的)。由此可见:人们明显看低了中国主办期刊的水平,明显看低了中国主办中文期刊的水平。

为此,开展中国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是多么地有意义。该研究的意义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或改变别人的判断,而是揭示了一种客观事实;该结果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改变中文期刊的命运,而在于提升了中文期刊出版这的自信心。因此,研究十分有价值,在人们探寻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之际,研究的开创性将永载史册!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评选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更是旗帜鲜明地为中国期刊呐喊。我相信,在首次发布研究结果以后,配合相应的推广措施,必将在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上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必将纠正主管部门和学界对于学术期刊出版的偏颇认识。

统计中国期刊特别是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难度是外人所不可想象的,在我3年前向国内多家评价机构提出“中文期刊国际影响”假设时,几乎没有反响,这也表明这项评价的复杂性和巨大的工作量。为此,对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任何苛刻的要求都是不切实际甚至是别有用心。当然,尽管是历时2年但是作为首次发布也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目前,关于“被wos的国内刊引用频次(供参考)”和“被国内刊总引频次(供参考)”的两个指标可以给出更加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甚至给出一个简单的介绍,如“国内刊”与“中国期刊”的概念进行统一,避免歧义,或者专门对这个指标给出定义限定。

研究的方案设计合理,研究过程规范,结果客观可信,展现的趋势明显,是一次开创历史先河的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2012年12月16日于西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643157.html

上一篇:识别,朋友给的钓鱼网址
下一篇:水调歌头:题校史中心成立
收藏 IP: 202.117.2.*| 热度|

6 孙学军 赵美娣 武夷山 曹聪 梁洁 苏金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