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答辩还真是个考水平的事 精选

已有 6182 次阅读 2012-11-14 17:27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术界

有三类人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答辩、辩论之类的事,一类是为官者,另一类是学者,还有一类是商人。

对于学术界的人来说,答辩或辩论是一生中必经的事情,而且很多人一生中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答辩与辩论。有时候为自己答辩,有时候为别人辩论,还有些时候为集体答辩。我也经历过很多次的答辩,早些年有点紧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申报副教授,因为是破格申报,所以需要答辩,记得我进答辩会场时,心里砰砰乱跳,组长看出了我的紧张,好心安慰我:“别紧张,随便一点。”好在有几位专家比较熟悉,紧张的心情很快缓解了下来。经历了若干次之后,渐渐地“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虽然有时候上台前有点紧张,但一旦进入角色就物我两忘“目中无人”了,效果如何另当别论。在我看来,答辩最要紧之处在于抓住要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记废话。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废话似乎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怪有人说:“就看谁能忽悠。”

如果是个人答辩,你对自己比较了解,知道自己所长与缩短,抓住要点并不困难,你通常也能说到关键之处。但如果是为别人或集体答辩,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是你可能对有些情况并不那么了解,二是很多话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比较合适,说大了有吹牛之嫌,说小了会让人感觉底气不足。特别是为单位答辩,你站的角度不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按我一贯的风格,我的出发点是谦虚,尽可能留有余地,这样即使专家们对你的实力有所怀疑,提问也不会咄咄逼人。

论文答辩好比演讲,你需要说清楚三个关键问题:1、你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2、别人在相关方面做了什么?你做的事情与别人做的事情有什么本质不同?3、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你的方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如果你能行云流水般说清楚这三个问题,从答辩的角度讲,你是过关的。

这些年,申报教授也需要答辩,由于时间关系,教授的答辩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自述,五至十分钟回答问题。几分钟的陈述中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似乎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实事求是地说,答辩过程中,真正能利用好这几分钟时间的人不多,大多数的答辩是在重复申报简表中的内容,而这些早在答辩前就已经为评审专家所了解。资格条件中几项刚性指标的达标情况当然需要说,但最多只需要两分钟时间,你最需要补充的是申报书中难以体现的内容。因为学科组大多是同行,即使不是小同行,对你工作的价值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这也是专家关心的问题。所以答辩人应该重点阐述一下你认为最重要的工作,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与同类工作的比较等等。很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主动说过这个问题,所以专家提得最多的问题通常是:“你觉得你最得意的结果是什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更令人遗憾的是,也许是出于紧张,一些人即使在专家提出相关问题后,也不能恰到好处地回答,有些人甚至不知所云。最搞笑的是,当你问到有些申报人工作中的某些细节甚至文章中一些概念时,对方竟然一无所知,声称:“时间太长了,记不清了。”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也有高水平的申报者,今年就遇到了一两位,不愧大师的高足,工作做得很出色,答辩时的那份从容、镇定显示了他的实力,慢条斯理、思路清晰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自信,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举止颇有绅士风度,我事后与另一位专家开玩笑:“我们一人挖一个过来如何?”这是我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的全面素质很高的申报者,尽管年轻,却是当之无愧的教授。

答辩有技巧,但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实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632542.html

上一篇:超短剧:孤魂看上去像好人
下一篇:清华校花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23 王涛 李学宽 钟炳 邹丽嫦 韦玉程 李志军 陈小润 吴飞鹏 张士伟 赵美娣 栗磊 杨正瓴 杨月琴 陆俊茜 李威 陈智文 何应林 孔荫莹 徐俊峰 fansg yxh3161 yunmu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