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结束我们班第八次同学聚会。这次聚会是由我们留校工作的2位同学加上1位武汉籍同学共同操办。聚会安排整个行程自重庆开始,游览了重庆大足石刻后乘游轮沿长江而下,欣赏长江三峡的壮丽美景,并在宜昌上岸参观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后乘动车到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母校,整个行程历时1周。我们都已经是65岁以上的“老人”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自己或老伴身体原因而缺席,参加人数较以前稍有减少。我们顿觉老矣,大家认为应当乘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利用全班同学聚会机会多多欣赏一下祖国大好河山。
我们北京地质学院61652班是于1965年入学的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4个班中一个。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可是赫赫有名的首都八大学院之一。据说八大学院是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模仿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组建的特色鲜明的单科性大学。它们位于海淀区学院路,从北到南以学校主要学科特色区别分别为农业机械(现合并到中国农业大学)、林业、矿业、石油、地质、钢铁、航空和医学(现合并到北京大学)。我们61652班编码的含义分别是:6代表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代表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另外一个构造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为2);65代表1965年入学(即65级);2代表4个班中第2班。全班入学时共有26人,分别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北京和天津11个省市,其中来自农村同学10人,其他同学主要自城市市民和高知家庭,有一位高干子女。
我们班多数同学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5年大学生活和学习。据现在大家回忆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没有助学金,他们主要是高知和高干家庭,家境比较富裕。我家里当时很是困难,全家9人只有父母亲劳动,上有70多岁的奶奶,下有2岁小妹妹,因而获得班上少有的几个二等助学金名额,每月助学金17.5元,除了15.5元饭费外(发给每日三餐的饭票),还有2元钱零花钱。在我的记忆中,五年大学生活除了开学时家里带来的几十元钱外,似乎再也没有要过家里钱。我们班同学虽然来自不同地方,家庭背景相差较大,但全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班不同派别之间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就连过激的争论也没有。记得在1967年初文革大串联中我们12名同学(我们班10人和4班2人)步行去延安参观,在到达山西阳泉时我生病住院,多亏同行的DLH同学陪在医院精心照顾数日,同学手足之情终生难忘。在文化大革命那样混乱的环境中,我们班依然有同学闹中取静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那位大学物理教授的儿子DLS和我虽然学的无线电知识不多(本来电工电子课程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文革停课,基本没学),但还是边做边学,装起了收音机(我记得装的是一台超外差收音机,我还帮在北京工作的远房亲戚装了一台)。而DLS同学还装了一台当年属于高技术含量的信号发生器,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技术活”。所以,我在很多场合谈到我的大学生活时,感慨我有五年宝贵时间幸运生活在61652班这样一个团结上进祥和的集体,是我一生之大幸。
我们班同学退休前都在各自岗位上真正算得上“默默耕耘”和“默默奉献”。同学中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家过着幸福安康日子。而今毕业已经42年,除了个别同学还在(私企)工作外,其余同学都已经退休享受天伦之乐。我们班同学感情深厚和具有强凝聚力主要体现在毕业之后同学之间交往和相互关照。记得在毕业后的第2年我家里遇到困难,HLS同学及时给予帮助,解了我父母燃眉之急,虽然过去40多年,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令我感动。我们班有一位LHD同学,当年在学校看不出他有那样的“煽情”。因为他平时总是一副严肃脸孔,难得看到他“莞尔一笑”。然而,毕业后他每到一个地方出差,只要有同学在那儿工作,他必须亲自去寻找和拜访。他是迄今班上退休前自由行会见同学最多的一位,而且是迄今参加了班上所有八次聚会活动仅有的两位同学之一(另一位是WXX同学)。例如有一位女同学由于文革受到牵连被提前退学回家,那时这位同学孩子多生活艰苦,LHD同学出差路过时特地前去打听寻找。后来在一个药厂,远远看到一个正在研磨中药材的妇人,他顿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临近一问果然就是这位同学,感动之余无以言表。
我们班同学在1970年毕业分配时大家遵循国家“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的号召,无怨无悔。记得当时WXX同学坚决放弃留校任教机会与一位分配到边缘地区64级女同学调换到条件艰苦的宁夏工作(当年64和65级同时分配)。那时候我们心怀“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朴素感情,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要求照顾的请求,哪怕是正当要求,例如来自南昌的家庭独子HDY同学分配到青海野外地质队工作。部分在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等边疆省份工作同学艰苦奋斗多年后才费尽周折调回内地家乡。因为他们需要侍奉自己年迈双亲和照顾自己家庭,这应该是人之常情。
在毕业22年后的1992年,学校庆祝建校40周年,10位同学自发参加校庆,这算是我们班第一次聚会。在这之前,同学们工作事业及家庭都处于繁忙阶段,同学之间见面相互看望主要还是以出差顺访为主,我在学校就接待了多位来校出差同学。但是我们许多同学倡导,基于我们班同学之间感情深厚,建议应该让61652班同学聚会规范化常态化,并欢迎带夫人参加,让她们了解当年的莘莘学子,她们的先生们是如何度过那些艰难困苦岁月,有利于共同携手创建同学家庭幸福和谐安康。为此我们先后正式组织了1995年黄山、1999年厦门、2002北京(适逢学校50周年校庆)、2005年上海-杭州-绍兴、2008年洛阳、2010年南昌(由于我们1970年在江西弋阳毕业分配,所以这次聚会口号是:毕业40年重返江西),加上这次前后共8次聚会(见下面每次聚会代表性照片)。同学聚会目的是交流感情和畅述友情,每次聚会由所在地同学负责接待和安排,但考虑减轻接待同学经济负担,我们决定参加聚会同学费用实行AA制。即参加同学负责自己的所有旅费,接待同学一般负责具体行程安排和必要招待。AA制同学聚会制度到今年经历整整20年,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同学聚会传统。据我在学校初步了解,对于我们这些60开外的老学生能够聚会次数如此之多,恐怕在北京地质学院同学聚会历史上也不多见。我们这次聚会已经商议下次聚会的时间与初步安排,以同学家庭休闲游为主。这次聚会过程中有劳LWG同学的热情细心,他特地制作了一面61652班班旗作为以后聚会标识。经过同学们热烈讨论,鉴于HDY同学对班集体长期关心和热爱,大家一致决定委任HDY同学为班级同学会终身会长,并号召全班同学团结在HDY会长周围,继续发扬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让61652班同学“热情、互爱”友谊长久不衰。
祝愿北京地质学院61652班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永远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