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什么样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是优秀学生? 精选

已有 6785 次阅读 2012-10-21 20:15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工作, 本科生, 硕士生, 优秀

清华的双胞胎姐妹的事情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是优秀学生?
 
这里我把本科生和硕士生放在一起谈论,是因为现在我国培养硕士生,基本是按照本科的培养思路,硕士生和本科生一样,他们大部分人毕业以后不会从事科研工作。并且,现在社会上很多非科研的用人单位招人,最低学历是硕士,就感觉现在的硕士和十年前的本科生差不多。
 
首先,我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生未必以后都要做科研,所以,如果按照科研的标准去衡量本科生和硕士生是否优秀,显然是片面的,应该用多元化的标准去衡量本科/硕士生。我认为,应该用这个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能在自己未来从事领域做得出色的能力来衡量这个学生的本科和硕士期间是否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重要的是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人生模式。
 
下面用一些我熟知的人的例子来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情况:
 
1、学习成绩好,校园活动出色。

在大学期间,我一直信奉这样的观点:学习成绩好,校园活动出色(在学生会、社团等担任重要职务,校园比赛获奖)的学生是好学生,这种模式基本是类似清华的双胞胎姐妹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奋斗目标下,我本科期间也一直在为此努力。当时学校里我最佩服的几个学长,基本都是这样的人,到了大四,我佩服的几个学长能够取得的成绩自己也基本都能取得了,当时的我对自己的本科经历也挺满意的,而直到我上研究生之后,想法有所改变,这在后面会说到。
 
我认识的这样类型的人,毕业之后往往有三种发展途径:1、考上公务员,从政了。2、去外企或者大国企工作了。这往往是大多数毕业生最希望去工作的地方。3、做科研了。由于这种类型的人大多学习成绩很优秀,所以大多数人也会被保送研究生,或者考托福GRE出国读研,一直读下来,就到博士了,而读博士期间往往科研工作也挺出色的,就继续搞科研了。
 
2、有目标地去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积极去大公司实习。
 
也许是本科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保守,眼界不那么开阔,本科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按照上述提到的模式去奋斗的,所以刚上研究生的第一年,也基本还是按照本科的套路去发展,直到我遇到一些其他发展模式的人。
 
我认识的一个男生,在本科期间趁着寒暑假,去好几个大公司实习过,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有着丰富的实习经验,正因为如此,他毕业时找工作,基本上属于“面霸”类型的,即几乎每次面试都成功。这往往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发展模式的人所不能及的。现在用人单位喜欢要有工作经验的人,他的这种做法就是看到了社会的需求,然后去努力适应社会。尽管他花很多时间去实习,但丝毫没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他最后保送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去找工作。现在的他是一家规模不小公司的总裁助理,年薪60万,还有公司股份,他算是去企业工作的人中做得挺不错的。我在硕士期间,还认识一位师兄,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他很想毕业后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就有意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去相应的公司实习,最后他去了管理咨询领域的几家世界顶级咨询公司之一,这公司招人不多,并且经常是非清华北大的不招,当时他硕士毕业能去这家公司,还是很不容易的。
 
我认为,能够做到有目标地去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并积极去大公司实习的人,一方面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另一方面,还会有计划地去为之努力,去适应社会,这样的人比起没有清晰目标只是着眼于眼前校园事情的人,还是要进一步的。
 
3、在校期间谋求创业。
 
我认识的人中,还有少数人是在校期间就在谋求创业之道,毕业之后先在一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之后就和朋友合伙创业,还挺成功的。我非常佩服这样的人,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有勇气和能力去做的事情。他们也是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并且能够为之努力。
 
4、只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领域。
 
上述三种类型的人,他们的优秀往往在周围同学们的眼里是能看得见的,而还有一种同学们往往会忽略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一下子找到一个同学们都羡慕的工作。这样的人可能不喜欢参加校园活动,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只喜欢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读书和学习。而社会上需要一些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这样的人不是全才,但可能恰恰是用人单位需要的那种专业人才。
 
总之,我认为,在校期间优秀的方式很多,学校和老师眼里的不那么优秀的学生,也是可以很优秀的,只是他们的优秀不是学校想要的那种类型的优秀。但往往学校和老师眼里优秀的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往往也是不错的,不过,这样的人的往往不是赚钱最多的。
 
BTW:虽然我们经常说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地位不能仅用金钱的方式,但社会上的风气就是主要用赚的钱的多少来衡量的,辅助以其他一些因素。我们不承认不行。有时候我们这些穷酸的科研人员会常说知识也是财富,但似乎这只是科研人员自我安慰的说法而已,并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假如一个博士生有两份工作可以选择,一个是做科研,月薪5000元,几年也不会涨多少;另一个是去外企工作,月薪2万,每年涨几千元,我想绝大多数博士生会选择后者的。这就是现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071-624844.html

上一篇: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的印象
下一篇:【微博】女性与工作
收藏 IP: 111.161.8.*| 热度|

26 孙学军 吕喆 谢力 陈沐 刘钢 武夷山 戴德昌 罗帆 苏德辰 唐小卿 钟炳 安海龙 刘洋 徐满才 唐凌峰 陆俊茜 李学宽 刘淼 沈友明 温世正 张玉秀 江涛 杨秀海 刘瑞亭 lftkf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