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美国内战(1992)PDF版

已有 5173 次阅读 2012-10-21 08:32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内战

美国内战1992PDF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1021发布

 

本文是笔者20年前所著《美国的崛起》一书的第十章(第297-324页),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没有在学术交流网和我的博客上发布过。不过学术交流网200547发布过第一节美国内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内容。.(文见下)

美国和我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的论述反映了20年前自己的认识水平。

现在发布的是这一章的PDF版共28页。

 

美国内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黄安年文 发表:《美国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学术交流网/美国论著研究/200547首发

186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1859
年,在马萨诸塞州州竞选参议员时,卡尔·舒尔茨(1829—1906)发表关于自由与平等权利的著名演说,希望把《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这句名言,铭刻在共和国领土内每一根门柱上如果听任蓄奴制的理论任意传播,从而压倒与其势均力敌的真正民主的倾向,那么过不了多久,维护统治利益的法律和措施就会把美国这个共和国压垮。”[1]

1860516,共和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提名林肯为总统候选人。[2]
共和党在竞选纲领中宣称:憎恨一切分裂的策划杏认国会、领地立法机关或任何个人具有使奴隶制在合众国任何准州中合法存在的权力干净彻底地禁止这种可诅咒的(奴隶)贸易通过完全令人满意的宅地措施。”[3]共和党的纲领只是限制而不是立即废除奴隶制。它宣布维护州权,尤其是每个州独自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管理和控制其内部制度的权力的不可侵犯性。”[4]在共和党左、中、右三派中,左派主张完全无条件地废除
奴隶制度。占主流地位的是中派,声张限制奴隶制发展,但不触动原有奴隶制度,林肯是这一派的政治代表。右派主张保存奴隶制。

由于民主党在1860年竞选时提出了两个总统候选人,从而分散了选票。1860116大选结果,林肯以180张选举人票当选,普选票获398%,北方民主党人道格拉斯获北张选举人票、294%的普选票。南方民主党人布雷肯里奇获72张选举人票,182%普选票。林肯的当选使奴隶主把奴隶肋扩夫到西部丢的希望彻底破灭,从而使轵隶制面临最终覆灭的危险;如同马克思所说:共和党人提出应当用法律完全禁止奴隶制度的进一步扩展的原则,就等于要从根割断奴隶主的统治。”[5]从此,南北两种势力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南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林肯总统当选被南方看成是南北分离的信号。18601130,密西西比州议会通过分离决议,[6]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在查尔斯顿召开代表大会,宣称南卡罗来纳与其他各州之间现存的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名的联邦从此解散。”[7]1224,南卡罗
来纳州通过《分离原因的宣言》。[8]186011月到18612l日,先后有7个州正式宣布退出联邦。[9]1861年。247个分离州的代表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召开了分裂会议。22,成立了美利坚联众国(通称南部邦联)[10]。推选杰斐逊·戴维斯(1808-1889)总统,定都里士满。218,戴维斯发表了分离的就职演说。[11]311,颁布了美利坚联众国宪法,规定国会不得通过任何否认或有损于黑人奴隶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在所有新获得的领地,与联众国各州现有制度相同的黑人制度应得到承认和保护[12]186l417、弗吉尼亚、56阿肯色、57田纳西、521北卡罗来纳4州,又先后加入了南部联盟。这样,在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出现了两个政权、两个总统、两部宪法、两支军队和两个首都的局面。

在林肯当选尽统后的跛鸭政府期间,[13]为了维护联邦统一,林肯试图同南方达成妥协。18601218,肯塔基边界州参议员约翰·克里坦登(1787-1863)提出了妥协案。主张将过去划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线3630分一线西延至加利福尼亚边界,线以南的任何新领地都应是蓄奴领地,国会永远无权过问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奴隶制;不得废除1850年逃亡奴隶法,并对同意废奴的奴隶主以公正的补偿。林肯以南方议员需发表反对分离的呼吁书为条件接受妥协案,但遭南部拒绝。1861年、2827日,22个州和堪萨斯领地的代奉在华盛顿召开和平会议,会上提出类似克里坦登建议,但南部邦联拒绝和解。186112月间,林肯在几次讲话和书信中一再强调通过和平、妥协方式,避免扩大冲突。他说:依我看,只有一种解决办法能真正解决奴隶制问题,那就是不许奴隶制扩展到更多的领地去。”[14]“没有流血和战争的必要。” “我不赞成这种解决办法”[15]

186134,林肯总统发表就职演说,他举起联邦永存、不可分裂的旗帜;宣称
就法律观点而言;联邦是永久性的,这一论断已由联邦本身的历史予以证实了。联邦比宪法要早得多。”“从宪法与法律观点来看,我认为联邦是不可分裂的任何州均不得仅由自己动议,即可合法脱离联邦,具有这种效果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对于任何一州或数州境内反抗美国政府的暴动,应依具体情况来确定其为叛乱还是革命。他在就职演说中还强调,联邦政府不干预蓄奴州的奴隶制。他重申声明过的观点: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去干预蓄奴制的奴隶制度即将上任的政府无论如何不会危及一个地区的财产、和平和安全。并宣布内战这一重大问题,不系于我的手里,而系于你们于的手里。政府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不当侵略者,你们便不会面临战斗。”[16]但是,南方对这一温和的政策声明仍然置之不理。


萨姆特堡事件和美国内战的开始

在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时,所有分离州的要塞和海军造船厂几乎尽在南方手中。北方只控制了查尔斯顿港外的萨姆特堡和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皮肯斯堡。南部查尔斯顿军区司令博雷加德率军包围萨姆特堡,守军司令罗伯特·安得森少校向联邦政府告急,要塞仅剩一个月的口粮,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要求火速补充给养。南部邦联宣称北方的增援即意味着敌对行动、要求联邦部队从要塞撤走。在林肯内阁中,多数成员反对增援。329,林肯决定派遣援兵接济萨姆特堡。3工,日,林肯又下令增援皮肯斯堡。 412日上午4点多,南部邦联军队向萨姆特堡开火,持续34个小时,联邦军近百名官兵抵御不了南部4000多军队的进攻。414日下午,萨姆特堡陷落。萨姆特堡事件标志着美国内战的开始。[17[415自,林肯宣布国内存在叛乱,下令征召75,000名志愿军入伍,对南部叛乱者作战。

1861429,戴维斯发表致邦联国会的咨文,陈述反对联邦和地方分离的理论,要求授权动用全部陆海军武装。[18]74,林肯发表致国会特别会议的第一个咨文,指出,南部占领萨姆特堡
已经把一个明白无误的问题强加给这个国家,要末立即解散,要宋流血它向人类的大家庭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宪法规定的共和国......到底能不能抵挡住它它自己内部的敌人而维护领土完整。联邦政府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保卫政府。”[19]

南部邦联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扩大和永远保存奴隶制度;北方的目的,开始时在于恢复和保持联邦的统一,限制奴隶制的发展。马克思在谈到南北战争的起因时说:当前南部与北
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它只能以其中一个制度的胜利而结束。”[20]他还指出:发动这次战争的不是北部,而是南部,前者只是防卫的一方。如果说,北部是在长期犹豫,表现了美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忍耐之后,最后才拔出刀剑为拯救联邦而战,而不是为消灭奴隶制而战,——如果这一点可信,那末,南部在发动战争时,则是高声宣布它举行叛乱的唯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特殊的制度。南部承认它是为争取奴役另一个民族的自由而战如果说北部承认自己仅仅为联邦而战,那末南部则时以发动叛乱争取奴隶制度的统治面自豪。”[21]

奴隶制的限制与反限制斗争,经历20-5-年代的三次妥协,南北两种势力斗争愈演愈烈。南北战争的爆发,则成为南北两种社会制度政治斗争的继续翱在军事上的集中表现。


南北双方力量对比

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北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远远超过了南方。1860年,北部拥有23个州、2152万人、包括毗连北部时4个边境蓄奴州[22],白人259万人、南部有953万人,包括白人548万人,毗连的4个蓄奴隶州43万人。北方士兵估计有232万人。[23]南方士兵有90万人。北方工业发达,拥有全国90%的制造业,掌握着充分的技术劳动力和雄厚的资金,11万家工厂、130万产业工人。南方只有18000家工厂、11万工人,基础薄弱。北方控制了铁路运输和大部分商船,拥有实力较强的海军。北部还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而南方粮食不足。[24]弗吉尼亚的一位报纸编辑写道:几乎我们所穿用的每一码布、每一件外衣、每一双鞋、每一顶帽子以及我们的斧头、镰刀、铁盆和水桶,总之,除面包和肉类而外的一切东西,都要依靠欧洲和北部,这样必然会使南部遇到一种情况,即万一我们与北部断绝了关系,......我在整个南部就将穿不上衣服,烧不上壁炉,犁不成地,割不成牧草。

在道义上,北方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为维护联邦统一,反对扩张奴隶制前战,南方是非正义的。它遇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奴隶的强烈反对。但是,在初期某些史学家认为:南部邦联的人民以同样激昂的热情由结在分离的旗帜之下,团结在包括脱离联邦的权利在内的州权理论的基础之上,团结在感情上有强大吸引力的地方自治权的基础之上。”[25]从南部人的观点来看,他们进行的战斗乃是为了争取人们所珍视的一切:自由和自治,家举的安乐,
确保旧有风格。”[26]

在军事准备和作战地势等方面,南方占有暂时优势。南方人多以事事为职,拥有罗伯特·李、杰克逊等善战将领,有比较完善的军事组织,不少军官毕业于西点军校。早就贮备了大量军需品,又从联邦夺取了大量武器,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北方。还从英国得到5万支步枪的援助。南部在乡土作战,熟悉地形,打的是防御战,南方有很长的海岸线,虽有北方的封锁仍可在局部地区突破,从英国取得补给。此外,南部的奴隶制专政统治形式,也比北方更易于迅速积聚力量采取行动。

整个说来,北方要在开始阶段速胜是不可能的,初期的失利也决不是偶然的。


1861-1862
年的主要战役

1861-1862
年,为内战的初期阶段。联邦军队以消极紧缩包围的长蛇计划进击南部,接连受挫;18617月、21日,双方在华盛顿西南弗吉尼亚州北部马纳萨斯铁路枢纽附近布尔伦河,展开了第一次大会战,[27]南军博雷加德和石壁将军托马斯·杰克逊率22000兵力顶住了北军欧文·麦克道尔30000优势兵力的进攻。724,林肯任命乔治·麦克累伦接任北军指挥。186226-16日,联邦军梅兰特准将率军攻克田纳西河和坎伯兰河口的亨利堡以及多纳尔森堡,控制了田纳西州。37-8日,在阿肯色州西北角的佩阿里奇战斗中,南军胜利地阻挡了来自密苏里联邦军队的攻势。 46—7日,南军博雷加德和艾伯特·约翰斯顿率部同联邦军的格兰特、威廉·谢尔曼部队在田纳西州的
夏伊洛激战,互有胜负。北军63000人中损失13000人,南军40000人中损失11000人,418-24日,双方在新奥尔良发生交战,联邦军法拉格特的舰从占领了密酉西北河口的新奥尔良和巴吞鲁日,但是,联邦军夺取哈德逊港和维克斯堡的计划未获成
功。同月,林肯下令征召30万军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的义务兵役制武装。

1862317-73,在东线里附近,麦克莱伦率波托马克军团11
万多人发动了半岛战役,但受挫于一再延误战机。626-71,在弗,吉尼亚东南里士满以北,双方各投入9万多兵力展开了七日之战,[28]罗伯特·李和托马斯·杰克逊的部队击败了麦克累伦部队的进攻。南军损失20000人,北军损失16000人,这是战争以来第二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激战。

1862
829-30日,联邦军和南军在布尔伦再次交战,联邦军又败,南军渡过波托马克河北进,使北方面陆危机。7万北军损失16000兵力,南军55000人中损失9200人。917,在马里兰西、华盛顿西北180公里的安提塔姆战役中,麦克累伦的军团挡住了罗伯特·李的进攻。这次南军的失利和罗伯特·李的作战计划为北军所获有关,这是麦克累伦取得的内战中仅有的一次重要胜利;5天后,林肯政府适应形势的变化,颁布了预发的《解放宣言》。

18621018,在肯塔基州的佩里维尔战役中,联邦军顶住了南部将领布雷格和史密斯的进攻,保住了对边境州酌控制权。1213,在弗吉尼亚州东部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接替麦克累伦指挥的伯恩赛德率波托马克军团11
万人,与李军团近8万人交战,联邦军政退。18621231-186312曰,在田纳西州的钠什维尔的东南斯通河战役中·(亦称默弗里斯伯勒战役),布雷格率南军和威廉·罗斯克兰斯率联邦军交战,近20万兵力混战中互有胜负。



注释:
[1]
舒尔茨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后逃亡美国,支持共和党废奴立场,曾任美驻西大使、联邦军的将军、参议员和内政部长等公职,并长期担任报纸编辑,是一位知名人士,见《美国历史文献选集》,第104-106页。
[2]
阿伯拉罕·林肯(1809.2.12-1985.4.14),肯塔州哈丁县人,生于垦殖农民家庭,当过船工,伐木工、邮务员,店员、土地测量员和律师。林肯一家是移民西迁的典型。1834年,林肯当选州议员。1847年,当选国会议员。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18613-165414日,任美国第16任总统。我国已出版有关林肯的传记共35本,其中港台出版的有17本。
[3]
《美国历史文献》,第192号。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55页。
[5]
《美国历史文献》,第192-193页。
[6]
《美国历史文献》,第198号。
[7]
《美国历史文献》,第199号。
[9]
它们是南卡罗来钠(1860.12.20)、密西西比(1861.1.9)、佛罗里达(1861.1.10)、亚拉巴马(1861.1.11)、佐治亚(1861.1.19)、路易斯安那(1861.1.26)、得克萨斯(1861.2.1)
[10]
通称南部邦联。
[11]
19世纪美国文献》,第346-348页。
[12]
《美国历史文献》,第201号。
[13]
186011-186133的过渡时期,布坎南总统行将卸任,林肯准备就任。
[14]
《林肯选集》,第149页,商务印书馆。
[15]
《林肯选集》,第154页。
[16]
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第6卷,第5页,美国大使馆编译的《美国历史文献选集》,删去了有关不干预蓄奴州奴隶制的保证。
[17]
美国内战,又称南北战争。
[18]
《美国历史文献》,第203号。
[19]
《美国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第6卷,第20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65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22页。
[22]
指未加入南部邦联的特拉华、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州。
[23]
据伦敦《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估计为220万人。据1890年人口普查,北部退伍军人103万人,南部43万人,大体上21
[24]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载北南对比,铁路里程2.4:1,商船吨位9:1,工厂产值10:1,军舰吨位25:1;纺织品生产14:1,铁产量151,煤产量35:1.223页,中文版。
[25]
布鲁姆等:《国家的历程,第356页,1981年第5版。
[26]
塞缪尔·莫里森等:《美利坚合众国简史》,第287页,纽约,1977年。
[27]
又称马那萨斯战役。
[28]
它包括626的梅坎尼克斯维尔之战,627的盏恩斯米尔之战、629的萨维奇车站之战、630的弗雷泽农庄之战、以及71月的莫尔文希尔之战。


[
原载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第297-3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网上发布时脚注改为文尾注。]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论著研究/200547网上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241&cid=2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624665.html

上一篇:望科学网置顶文章同时反映不同观点或回应文章
下一篇:“强制关闭电视”恶搞电话扰乱社会秩序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