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市场面临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二)

已有 2908 次阅读 2012-10-18 10:50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技术转移, 挑战, 技术市场, 研发国际化

   (接上一篇)
      二、研发国际化对我国技术贸易及技术市场的挑战

不容忽视的是,研发国际化对我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剧了我国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同时,研发国际化也使我国技术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考验我国技术市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参与技术要素国际间配置的能力。

    1.研发国际化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挑战

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西方国家经济增长80%以上,是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争取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流。发达国家重点发展高科技,依靠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高工资收入、高消费,并保持其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进展越快、越大、就越能在国际分工中以自己的高技能、高效率的劳动换取发展中国家抵技能、低效益的劳动。

研发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但同时,研发全球化对我国自主技术创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跨国公司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通过直接投资和溢出效应、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加快和带动了我国技术创新的步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质量不高、溢出不明显。同时,跨国公司间结成技术联盟,实施技术控制、专利战略等进一步强化其在我国的技术强势地位,试图抢先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同我国企业进行竞争,增大了我们进行自主创新的困难,甚至形成技术和市场的垄断。

研发国际化的“挤出效应”挤占了我国的技术空间。不仅把我国的技术挤出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把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彻底毁掉。同时,一方面,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的同时,也加大了技术壁垒的设置,通过严格控制技术外溢和技术转移内部化等方式强化其技术垄断优势,实现利益垄断;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实施“技术锁定”战略,固化其强势地位,阻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研发国际化加剧我国技术贸易的劣势地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国际技术贸易额和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却严重不合理。发达国家垄断了核心技术,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上端,占据着技术贸易的绝大部分市场和主动权。

据测算,国际技术市场的80%是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交易额一般仅占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比例往往更低。欧盟、美国与日本仍然是主要的技术输出国,2006年合计占全球93%的市场,其中欧盟占全球比重的49%,美国占35%,日本虽然只占9%,然而与1990年相比则增长了319%。在技术贸易支出的区域分布上,仍然以欧盟为主,约占全球七成的市场,美国也有相当大幅度的增长,较1990年增长了422%,日本则维持56%左右的比重。

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国际技术贸易的劣势地位。我国技术的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大,甚至超过5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只有5-10%。在研发国际化背景下,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标准,划定游戏圈子和规则,垄断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出口进行限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方面的学习能力,也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另一方面,研发国际化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挑战,加剧了我国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劣势地位。

3.我国需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技术市场

在研发国际化与国际技术贸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与技术创新及技术贸易紧密相关的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重视科技中介组织的培养。由于科技中介机构通过在各创新主体间建立沟通渠道,在有效降低搜寻成本、减少技术交易间的不确定性和逆向选择、保护知识产权、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而技术要素市场,在科技资源整合中的具有核心作用。

因此,发达国家纷纷构筑了促进本国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借以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的国家级技术市场交易平台组织。如:美国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英国技术集团(BTG)、德国的创新市场(Innovation Market)、日本的技术交易所(Technomart)以及韩国技术交易所(KTTC)等。这些组织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体技术交易服务中心、专业交易配套服务、国际合作等运作方式,提供技术供需双方进行交易的洽谈空间,结合策略伙伴或自身提供伴随技术交易而衍生的业务服务。各国的国家级技术市场发展趋势表现为:网络化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并存、服务专业化、业务综合性以及发展国际化。

中国的技术市场从产生之初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据统计,近十几年来,我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额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从19847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226.53亿元。目前,中国技术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中介服务体系。拥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功能各异的多种技术市场组织形态。已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1500多个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和1200多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已有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技术贸易机构共3万多个,从业人员达70多万人。其中,国家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有13家,一般隶属于各地的科技局(或称科委),是实行企业制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

  尽管我国各地都建立了技术市场,技术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但同时缺乏与国际技术市场接轨的健全机制也是不争的事实。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至今尚未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地域分割、行政分割,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增加了技术交易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阻碍了技术要素的全国流动与配置,造成技术市场的区域间不平衡,使技术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各地技术市场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与联合,更不利于形成合力应对研发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更好的与国际技术市场接轨。

因此,构建一个国家级的、规范的、专业性的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已成为未来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目标。

(未完,接下一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3911-623822.html

上一篇:北京技术市场面临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三)
下一篇:北京技术市场面临严峻形势与巨大挑战(一)
收藏 IP: 124.193.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