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高处不胜寒

已有 12888 次阅读 2012-9-28 11:21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秋节, 高度, 大气温度

高处不胜寒

宋朝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任所写的一首词水调歌头词是: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词的上半阙,说他想去,意思是不管人活多久都会“归”去。这里“乘风归去”大约是指成仙。或者像西方说的上“天堂”。总之,天上这好地方,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是“归去”的极好地方,都是在天上。

这里要说的是,苏东坡早已知道“天上”这“高处”“不胜寒”,很冷。所以天上没有人间好,“想归去”只不过是遐想而已。

汉朝郭宪的《洞冥记》和东方朔《十洲记》都说: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

唐朝柳宗元在他的《龙城录》中记录了“明皇梦游广寒宫”,他说:

 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旮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在这里,柳宗元说,唐明皇和道士“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还说“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又见“素娥十余人旮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

这大概就是苏东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由来。古人说天上寒冷,大约是从日常登高山,所感觉到的温度比平地为低的直接经验推测到的。我自己就有一次直接经验,那是在七月份的九寨沟,在沟里穿的是短袖衬衫,可是等汽车爬到高山顶上时,那里却在下雪,我们都把早已准备好的羽绒服穿上了。

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说明早在苏东坡之前,古人就知道“高处不胜寒”。把月宫称为“广寒宫”。就是说,大气温度越高越低。这是很符合现今科学研究的结果的。现今人们用各种探测器探测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温度,这些数据对于天气预报、航空和航天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研究表明从海平面到11km的高空称为对流层,在对流层内大气密度和温度随高度有明显变化,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高度每增加1km,温度下降摄氏6.5度。就以海平面的温度为摄氏15度来说,到10,000米高空,温度就会大约减低到零下50度。这这个高度上,气温真的是像柳宗元描写的“极寒不可进”了。

下面这张图表示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在距离地面12,000米到50,000米那里称为平流层温度又会增高。在上面称为中间大气层,温度又会随高度递减。再上面温度会随距离增高,称为增温层。不过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还是对流层。因为在这一层里积聚了这个地球上空气质量的3/4.对流层以上,空气就比较稀薄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472-617477.html

上一篇:大学里的基础课仅仅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吗?
下一篇:伽利略的斜面上下落实验
收藏 IP: 180.184.196.*| 热度|

11 唐常杰 郭战胜 董焱章 李宇斌 汪晓军 刘全慧 张士伟 柳林涛 wliming dreamworld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