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和凤头鹰的一次心灵感应 精选

已有 7309 次阅读 2012-9-19 23:43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心灵

    有些东西,还真不能仅仅用偶遇来解释。

    话说几年前某日,刚刚和朋友说,已多年不闻雕枭之音了。没有想到第二天就给我来了一个惊喜。

    那天中午,天气热,照例午睡。没想到只睡了10多分钟就醒了,而且清醒异常,感觉精力充沛,全然不像晚上只睡了5个小时的样子。看看钟,还不到1点。离下午上班还有2个小时的时间。走吧,去武大看看,反正离得近。

    那段时间武大其实没有什么好东西可拍。于是乎直奔珞珈山顶。半山上倒是树高林密,可是就是一片死寂,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很是闷热。蚊子倒是很多。可怜我出门匆忙没有带防蚊的东西,这帮吸血虫大概是很久不见荤腥了,一下来了这么一个大动物,肯定高兴坏了,开始对我轮番轰炸。回来后数了一下,差不多被咬了20个大包。

    山顶上也是静悄悄的,整个中午也只见到有一两个有雅兴的学生在上面游玩。山顶上有几片裸露的岩石群,其中有几块还被人雕上了佛经,甚至还有烫金的,算是最为吸引人的景观了。当然还可看看远处的东湖。

    我的兴趣当不在此。于是沿着山梁往另外一侧寻找。花、鸟、蝴蝶真的都很少,几百米下来就看见2只灰喜鹊和一只松鸦,连麻雀都没有。心想这个中午算是白跑了,爬次山只当是健身了。

    正当无聊之时,忽然身侧掠过一道巨大的黑灰色飞影,脸上刚刚感受到一阵疾风,黑影又迅即悄然消失在附近的密林之中。 

    猛禽!

    我一下来了精神。睁大眼睛在密林中寻找。谢天谢地!它并没有飞得很远,借助一个树干的遮挡,它就隐藏在一颗高高的大树后面...

    林子很密,树枝的遮挡很厉害,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终于找到一个没有遮挡的角度,拍到了它的回眸照:

    很想看到正面的胸腹部的纹路,往左侧悄悄转呀转:可惜,一根藤子挡住了!

    好吧,特征都出来了,尤其是黄色的虹膜,表明这是一只凤头鹰亚成鸟!在武汉,凤头鹰是一种留鸟,但是也会做短距离的迁徙。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湖北并不多见,此前我只在动物园见过,能拍到我已经很满足了。

    关于武汉猛禽的现状,武汉大学鸟类学家胡鸿兴教授曾经有过介绍: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399087.html

    高高兴兴打道回府吧。

    山林间很静,刚走不远,忽听头顶有风声流动,抬头看,这只凤头鹰已经轻轻掠过山脊,飞向东湖另外一侧了。

    后来的经历表明,这居然是几年来我在野外生态摄影活动中距离猛禽最近的一次。

    这是否有点不太唯物了?

 

特别提示:在北京的朋友,最近可以到百望山观看猛禽迁徙过境(注:在最高的那边,不是游客常去的那个山头);武汉的朋友,最近可以到八分山或者马鞍山的凌霄阁观看猛禽迁徙过境。

 

整理一下我的野鸟摄影系列:

  1. 松鸦为什么鸣叫: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597389.html
  2. 一天到晚游泳的黑水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585815.html
  3. 领雀嘴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585387.html
  4. 武汉大学的棕腹啄木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579410.html
  5. 秋波粼粼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523804.html
  6. 红红火火过大年宝兴歌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409664.html 


博物之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4206-614543.html

上一篇:钓鱼岛的生物多样性
下一篇:秋天到了:小数码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23 赫英 刘旭霞 李学宽 陆俊茜 朱艳芳 蒋迅 杨正瓴 武夷山 马英 唐常杰 杨月琴 翟自洋 李土荣 吕乃基 董全 周华 徐迎晓 许培扬 陈沐 戎可 anonymity ddsers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