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让别人了解比让别人认可更重要,不管是社会媒体还是科学传播

已有 3588 次阅读 2012-8-19 07:49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nature, 期刊, 宣传, 发文章, 社会媒体

让别人了解比让别人认可更重,不管是社会媒体还是科学传播

各国国内媒体毫无疑问都会受到价值导向,各国也都限制外国媒体宣传尺度。虽然各国使馆的基本使命是为本国公民和侨民提供服务,但是各国使馆都是平等的对外宣传窗口,有效利用这个窗口让驻在国人民了解本国,应该是各国使馆的一个基本使命。

为什么美国总统候选人通过讨好以色列国来笼络犹太裔,而通过往死里整中国去笼络普通美国老百姓?犹太裔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地位很高,而普通美国人基本只能靠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来了解中国。看看中国驻美使馆的英文网页和美国驻华使馆的中文网页,感觉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国内的科学研究界很多人的最高境界是得到外国人的认可,而不是为国家的进步做了多少贡献,而评价为国家做的贡献的指标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发了多少被外国人认可的文章。实实在在的成果拿出来让人去应用和了解了,自然都会被认可吧。

当看到《nature》和中国科学家很多精英在为叶诗文的奥运成绩“斗争”的时候,感觉很悲哀啊。中国人太需要别人的认可了,感觉像一群奴才在主子面前抱怨主子冤枉自己了。最终是一个被主子选为奴才头人的去安慰了一群奴才(我和许多不识时务的人一样,看不出来哪有真诚道歉)。我们不知道这群奴才和那个奴才头儿是不是以后还能得到主子的善待。

为什么不是换一种方式去平等、科学地表达自己呢?科学是可以质疑的,很多文章有comment on“……”的对应形式的质疑文章啊。用其他的期刊(哪怕是中国人自己办的洋文刊物)同样可以去表达我们的观点,去严谨地回应。这中间的差别恐怕只是得不到《nature》的认可而已吧。我想,如果后人在查阅这一文章的时候看到还有十篇对它批评的文章,效果会比《nature》后面粘的那点随时风吹都能掉的note要精彩得多吧。

目前的国内办刊与发文基本成了这样一种不健康模式:国内的“大牛们”把自己认为牛的文章都拿到国外去申请外国人的认可去了,国内的“牛刊”只能死皮赖脸“改善稿源”,偶尔得到宠幸,大多刊登的是“牛人们”团体下“牛后们”的练武之作或者是中文版的“牛作”。跟牛没关的基本是去“牛刊”那里碰运气,偶尔中举以为自己也牛了。当然,很多有志向的“小牛”,直接也去申请外国人的认可去了,一旦成功也就“真牛了”。那些二流、中文刊物基本成了对“牛起来”失去雄心和兴趣的“慢牛们”聊以慰藉的地方,他们当中有些人还是觉得需要做一点对得起自己饭碗的事情的。

不知道中国的所谓“大牛们”将他们的大作都发表在《科学通报》、《中国科学》这样刊物的洋文版面,是不是他们去国外开会交流时外国人就拒绝去了解了呢?

不可否认,国内的“大牛们”一点也不比外国人差,也很容易得到外国人认可,但是为什么非得自降身份求别人认可呢?当然像《nature》这样的早就瞅准了这一点,正在窃喜呢。

这一点,还得从大飞机项目和北斗系统中吸取教训,经过沉痛的教训才明白自己需要自己的东西啊!别人是乐意看到你被栓死在那的。中国人需要波音和空客之外自己的大飞机,中国人需要GPSglonass和伽利略之外自己的导航系统,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有《nature》《science》之外自己的明刊,而去做别人的奴才?

怀着希望别人认可的态度去让人了解,总会别人利用的;尊重别人的判断让别人去了解才是更重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355-603646.html

上一篇:周克华与日本的不同
下一篇:让科学网的基金申请讨论再飘一会
收藏 IP: 75.32.107.*| 热度|

2 何学锋 翟远征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