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tech http://www.hitech.ac.cn

博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已有 3237 次阅读 2012-8-3 13:4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新能源汽车

吴新华

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虽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它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虽然在当今世界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占据汽车工业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纯电动汽车,其面世时间比内燃机汽车要早得多。早在1834 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就发明了第一辆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并在1837 年获得美国电气行业第一个专利。今天在世界各地依然使用的有轨电车,则是1840 年在英国出现的专利技术,而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直到1886 年才出现。

此后,随着蓄电池技术的出新和成熟,19 世纪下半叶电动车在欧美得到广泛的运用,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全球石油开采和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内燃机驱动汽车才取代了电动汽车,形成之后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以至于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电动汽车的存在,这也导致了在电动车上使用的电驱动、电动材料、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等技术无法被广泛运用,技术进步缓慢。进入到20 世纪末期,随着世界能源局势日渐严峻,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世界各国又开始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也逐渐发展起来。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来看,各个主要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最优先的发展目标,并基本明确了按照各自国家的市场需求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明确了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其中混合动力汽车是近期产业化发展的翘楚,纯电动汽车是研发的重点,燃料电池汽车则是中长期发展目标。

从全球新能源市场来看,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速会快于传统车,而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会更快。根据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伸男的预测,到2050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会超过1 亿辆。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全球需要400 个新能源车型,每一车型的销售量要在25 万辆以上。

就中国来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经过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均取得重大进步。近日,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提出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到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 万辆;到2020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 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众多车企均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市场的现状却很残酷。据中汽协的不完全统计,2011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8159 辆,包括纯电动汽车5579 辆、混合动力汽车2580 辆。今年第一季度,纯电动汽车销量1830 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499 辆, 共计3329 辆。这与2009 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50 万辆以上的产销目标相去甚远。在能够享受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这方面补贴的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城市,每个城市的销售量都非常少,销量最多的合肥2011年全年也只销售2000 多辆。而深圳是五个城市中补贴力度最大的,2011 年的销售量仅仅只有550 辆左右。

国家重视、企业积极,同时又是节能减排的良策,新能源汽车在油价高涨的当下理当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现状却并非如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令新能源汽车发展陷入泥潭呢?

其一,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标准仍然空白,电喷系统和自动变速箱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阻碍产业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喷系统主要是采用国外企业专利技术,国内电喷系统没有竞争力,受制于人。国内自动变速箱技术很弱,控制方面的技术基本为零,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此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新能源汽车标准,以规范市场和确保安全,我国尚未有相关标准。

其二,由于科研投入巨大等原因,新能源汽车售价高于传统汽车,而财政补贴又十分有限,导致推广难。以重庆为例,目前新能源汽车公务用车260 多辆,出租车25 辆,多是混合动力,纯电动推广情况不佳,主要是售价高和充电问题。  

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充电等配套设施和政策欠缺,充电系统尚未有定论,导致城市充电系统无法铺开,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瓶颈。就像常规汽车要有加油站一样,电动汽车必须要有加电站才能上路行驶。而加电站是采用充电的方式还是换电的方式,由于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各利益方争夺非常激烈,导致产业发展方向迟迟未定。

实际上,自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来,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全球的差距仍在拉大。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多采用并联以及怠速启停方案,混联混合动力尤其是在混联系统控制及动力耦合方面几乎为空白,导致国内混合动力乘用车节油率仅为15%20%,是国外产品的一半。虽然纯电动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电动汽车研发重点,目前已经有49 款纯电动乘用车和113 款商用车公告车型,但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可靠性和工程化能力上仍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市场的困局、政策的困局,正成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和产业发展的阻力,而要真正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则必须突破市场与政策困局。国务院近期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当前重点以及未来目标,这无疑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明确技术发展路线之后,接下来就要看政府和企业如何加快培育市场商业模式,把新能源汽车扶上马送一程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4908-598639.html

上一篇: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
下一篇:2012年第7期目录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1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