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学术界的近亲繁殖(120506) 精选

已有 18082 次阅读 2012-5-6 16: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界, 近亲繁殖

学术界的近亲繁殖(120506

闵应骅

 最近由于基金评审,好久没写博客了。但是,看了几个自由申请和青年基金项目申请,关于近亲繁殖的问题,实在是有话不得不说。

 许多基金项目申请人在同一所大学读学士、读硕士、读博士,然后留校当教师。他的团队里面也基本都是这样。这种近亲繁殖的结果是:同一所大学,基本是同一种风格,因为都是某已故或仍健在的老教授的传统。有的善于搞理论,写下好多符号、算式,搞得很学术;有的喜欢搞开发,动不动就做出一个什么系统;有的喜欢搞综述,天南海北的把许多材料收集起来,来个大杂烩。当然,他们各有各的长处。但是,由于近亲繁殖,这些风格就一直保持下来,难以突破。他们许多人也有在拿到博士学位以后到国外做高访学者的经历,但是,短短一年,很少有与国外学者合作的论文。因为他们在国内还有课题,还指导研究生。他们一般要遥控这些学生的研究,自己也就踏不下心来,与导师合作做研究了。再加上有些学者还要带妻子、孩子到国外转一圈,也要花相当的时间。

网上,我曾看到,许多人对研究生从那所大学毕业很在乎,不太满意。可是,从基金项目申请来看,不同的大学,申请书写得就是不一样。近亲繁殖更加剧了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大学出来的申请,提出的问题就比较靠谱,叙述国内外情况也比较明确,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国际知名的会议和杂志的文章,他们的研究基础也比较好,他们自己发表的文章也都发表在国内外比较上档次的会议和杂志上。而一些比较差的大学出来的申请书,却不然。他们的参考文献甚至出自不知道谁组织的会议,什么出版社出的杂志,而他们自己发表的文章大都发表在他们自己的学报,或者不知名的同一个杂志,网上说,那杂志是不审稿的。

看我说了这么多负面的东西,我当然看到了许多很好的申请。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差距,在二、三流大学的同志们也不要有怨气。大家同心协力,改变现状。首先就是去掉近亲繁殖,让教师流动起来,博士们互相穿插,加强学术交流,才能使我们学术界活动起来、活跃起来,科研的气氛也就会好起来。最近,吉林大学的教授休假制度,如果不变味的话,应该对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起很大的作用。



基金申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567817.html

上一篇:买机票的怪事
下一篇:基金申请审后感:三喜一忧(120515)
收藏 IP: 119.57.28.*| 热度|

93 王善勇 林中祥 喻海良 刘进平 郑波尽 梁建华 曹聪 牛文鑫 罗帆 吴辉 于玉国 高莉 吴吉良 谢强 段庆伟 郭胜锋 杨月琴 谭力 朱志敏 徐耀 王启云 陆俊茜 张毅 方晓汾 吕天帅 张文超 褚昭明 占礼葵 杨海涛 周金元 雷锦志 肖振亚 杨书华 陈安 李伟钢 邓旭坤 许培扬 徐长庆 吕喆 吴锦宇 张启峰 王超 刘晓松 刘士勇 黄华军 柳东阳 周延周 季斌 徐磊磊 黄富强 周跃明 文克玲 韩巧云 黄育和 张波 唐常杰 张卫忠 姚向峰 任燕萍 黄寿光 李汝资 陶凯 张波 杨连新 谭军 佟冬 赵玮杰 赵凤光 陈圣宾 李宇斌 赵俊松 张旭 季澎 王涛 罗淼 辛宝贵 韩枫 sci789789789 jzpalsgg xchen zhouguanghui xindaxiang2 mqp starstarstar ssuutt crossludo fzhd1979 bernal hhj00823 xiakai324 xiaobaobao888 haoye ddsers

发表评论 评论 (1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