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给深圳市长的一封信”等二篇

已有 3380 次阅读 2012-4-10 14:37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 留学, 杂谈, 汽车污染

    这是儿子那年为高考准备的作文,还有“配角等:四个题目的一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7e990100g9j0.html)。我相信,今天的孩子们还是这样,如同儿子在作文里写的那样,“在千军万马奔‘高考’的征途”。那年头,在儿子全力准备的同时,我们也投入了战斗,饮食、营养、陪伴等等,甚至包括作文的润色,“上阵还得父子兵”。

    今天看来,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失去了意义,但是新的挑战仍然摆在面前,仍然需要新的努力。也许,生命是由许许多多的努力组成,当生命消逝的时候,努力也就终止了;但是努力构成了生命的意义。

 

一、给深圳市长的一封信

 

市长先生:

    借这次高考的机会,冒昧地给您写信。虽然人微言轻,但我是经过长期思考的。

来深圳3年半,我已从初中三下的少年变成高考在即的小伙子了。有人问我,住在深圳,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我说,是空气,我最担心汽车对深圳的污染。

    记得刚来深圳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是:天是蓝的,草地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而且冬天是温暖的。3年过去了,我感觉深圳在象武汉靠拢,现在也是人多,车多,绿地在减少,汽油味在增大,有时天空也是灰蒙蒙的。

    在武汉的时候,我家住在医院里。那里是闹市,特别是接送病人的小三轮,一辆接一辆地排成了长龙,跑起来时,后面一长溜黑烟,汽油味大极了。而且我们的住房临街,每天抹洗都清洁不了,只要一开窗,灰尘不请自到,很快就撒向桌面、地面,甚至床上。最恼人的是噪音,汽车好象总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在深夜还是清晨。一到深圳,“真是太爽了”,我说,“好象没有汽油味”,我深深地感到新旧城市的巨大差异!

    然而不到4年,深圳的汽车增加很快。去年春节前,竟然每天以800辆的速度递增,就是在平时,也是200辆/日左右。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我来深圳以后,就增加了25万辆汽车,难怪空气中的汽油味增大了许多?按如此的发展速度,深圳的汽车将变成一个巨大的灾难。是的,现代化需要汽车,现代家庭也需要汽车,有钱人不买汽车买啥?但是,一旦汽车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它带给人类的危害就会远远大于利益。难道人类总是要等到犯下严重错误才开始改进,我们不能看得更远一些,行为更理性一些吗?

    谈到汽车的危害,您比我清楚得多,能源的消耗,空气的浊化,噪音的污染,交通事故的产生等等,已经触目惊心。仅仅交通事故一项,它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就超过了任何一种疾病。是的,可能某些方面的影响是潜在的,某些方面的影响甚至能够增加现实的经济。但有些潜在的影响,等到我们深刻认识的时候,可能已经积重难返,已经无法纠正。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灾难转嫁给子孙后代!

    市长先生,您实事求是的风格是我所钦佩的,您深谋远虑的胸怀是我所不能比拟的。我相信,您会认真对待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的认真建议!

         此致

                                              敬礼!

                                                                   深圳市罗湖区外国语学校高三(三)班  聂  凡

                                                                                                     2003年6月7日


匆匆的脚步

 

    在千军万马奔“高考”的征途中,有人另选“出国”。

    曹淼是伍阿姨的女儿,她放弃了去年的高考,从武汉到深圳来学了半年英语,今年春节后搭上了去新西兰的航班。其实伍阿姨家里并不富裕,送女儿出国的钱是借来的;曹淼姐姐并不笨,她只是因为厌恶国内的高考竞争。其实出国之路也很艰辛,但是她愿意,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一切。

    陈勇是蒋阿姨的儿子,因为参加了一次国外的夏令营,他就坚决要求出国,高一时飞到英国。蒋阿姨曾有一篇《放飞》的散文,记载了陈勇弟弟在英国的长进,也写进了父母的担忧。

刘智表哥是二姨的儿子,他上初中时随姨夫、姨妈一起去了美国,现在已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记得当年二姨总是说他淘气,学习很不用功,真是“仕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是××叔叔的女儿,她本是深圳实验中学超常班的学生,初中只上了两年就升入高中。记得××叔叔曾说,让女儿在国内读书,不知怎么就突然决定出国了,而且一家人都拿了新西兰的绿卡。其实,钱多有钱多的麻烦,××妹妹料理不了自己,竟让王阿姨去伴读了1年,现在还由外公、外婆陪在那儿,来来往往的机票,三天两头的越洋电话不说,还有数不尽的牵挂。

    记得两年前,父母也跟我讨论过出国的事,我当时态度相当坚决:第一,我愿意在高考中检验自己;第二,我应该首先掌握自己的本土文化;第三,我不愿意给父母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

    是啊,出国有出国的理由,留下有留下原因,我们无法评说眼前的一切。每个人的这种选择都是慎重的,因为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的选择都代表了他们的性格、志向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当然还包括家人的意志。我知道,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非常重要,但任何选择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坚信,路是实实在在的,但带领我们前进的却是一个人的理想;我们在路上走好走坏是一辈子的事情,惟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韧不跋的斗志,才能够把我们护送到理想的境界!

    时间过得真快,6年的中学生活转瞬即逝。我们匆匆的脚步,将要给世人留下什么启示呢? 

                                                    2003年6月7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557601.html

上一篇:重型肝炎的代谢异常和营养支持疗法
下一篇:曾常春:中医色诊研究的表色模式与其应用
收藏 IP: 119.8.1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