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网络造谣升级,冒名“两院专家”上书骗总理

已有 3316 次阅读 2012-4-8 18:3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水电, 伪环保, 小南海, 网络造谣

/水博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痛斥网络造谣的行为。然而,我们整治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造谣的行为似乎只局限在政治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利用网络传播造谣的人士,之所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因为我们社会对待网络造谣者过于放纵。不仅对造谣者没有任何处罚,有的反而会让个别人因为其造谣获得某些“名利”,甚至个别的造谣行为还会得到法院判决的支持。

 

例如,曾经依靠造谣说中国水电开发超过国际警戒线,而骗取了中国绿色人物提名的某报记者,不仅,理直气壮地把揭发其造谣的专家告到了法庭,而且,还敢继续不断的重复其所编造的谣言。即使在全社会都在声讨网络造谣的行为的今天,这位造谣记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居然因为找到了一个中科院动物所的副研究员,和一个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一贯反坝的学者签名,就把一些骗子和极端环保反坝组织的成员都装扮成了“两院专家”。

 

众所周知,“两院”的称谓在中国早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特指。那就是中国科院的学部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因为,中国科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的下面都没有具体的研究机构,所以,一直以来除了两院的院士,还没有人敢自称为“两院专家”。而这位善于造谣的记者,则创造性地发明了在“中科院动物所”和“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两所”各找来一位普通研究人员签名,就把所有极端环保反坝组织成员都变成了“两院”专家。

 

不仅上书的两院专家的身份是骗人的,而且,给总理上书的内容也是公开的造谣欺骗。例如,两院专家们在上书的一开头便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1990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事实上,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并不是1990年完成的,而是1990年开始修订的。我国最早是在1959年正式提出了《长江规划综合流域规划要点报告》。改革开放之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又组织力量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修订和细化。从1984年到1988年用历时四年的时间,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然而,由于三峡工程的激烈争论,社会各界开始对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度的关注,所以,在新的长江规划仅仅颁布了两年后的1990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又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进行了新的修订。

 

因为那次长江规划的修订,主要是要解决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首先组织专门的课题,研究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1992年完成的长达890页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如图)的基础上,1993年制定并出版了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显然1993年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重视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以前的规划相比,其主要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增加了专门的“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和内容。而在“两院专家”们的上书中,却公开的欺骗说“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进一步看,我国历来的长江规划,都没有在葛洲坝水电站以下的长江流域,规划过任何一座电站。众所周知,葛洲坝以下至少还有近40米的水头。然而,这些所谓的“两院专家”们,居然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这哪里是什么“两院专家”,分明是一群造谣专家。在国家大力整顿利用网络造谣的今天,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些上骗总理,下骗社会公众的“两院专家”们肆无忌惮的造谣行径,进行认真的查处。看看在这些冒充“两院专家”的NGO中,有多少是打着环保的旗号,为了得到国外的资助和个人名利,不惜串通起来公开造谣诬蔑国家发展的绿色特务?

 

 

附骗人文章《两院专家联名上书总理 吁请叫停小南海水电站》

  依据不足,且有替代方案

  据公开信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1990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时至今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仍然以此作为开发依据,完全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认识上的倒退。”公开信说。

  据杨勇介绍,建设小南海水电工程,主要的理由是为了满足重庆市政府发展中的电力能源需求。但是,小南海水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虽提高至102亿度,但仍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3.46%

  专家们认为,对于小南海水电站的问题,考虑解决重庆电力供应,有一系列替代方案值得考虑。其中一个非常可行的是,重庆市和三峡总公司就金沙江下游的四座大坝建立合作共享关系。重庆可把原本计划投资在小南海水电站的投资投在三峡总公司四座大坝中,从而获得相应比例的所有权和利益(电能)。

  更有吸引力的是,通过调整这四个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长江中游蓄滞洪区承担这一部分洪水风险,三峡总公司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总的装机容量。

  通过电力协调,重庆有可能实现同等投资规模下更多的水电装机容量,解决重庆电力缺口问题。而且,四川向家坝水电站经重庆至上海的“±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动工建设,届时重庆市电力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这为此方案的施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专家们呼吁暂停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的施工,重新评估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利弊得失,并恳切建议,严格依法保全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禁止任何破坏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

  记者注意到,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还包括召开公民听证会。对此,范晓解释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涉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个省市。重庆市擅自进行水电站建设,恐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保护区名存实亡。应当充分重视公众意见,采用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的形式,广泛听取各利益方意见。

  专家们特别指出,应充分采取措施,保持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对全人类、对地球家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之体现。”公开信建议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保护区为重点案例,进行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的转型调研和工作,并着手加强保护效果,避免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破坏。

  签字专家及机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吕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易生

  独立地质学家杨勇

  高级工程师范晓

  2012年“江河十年行”长江考察队全体队员

  自然之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绿家园志愿者

  辽宁省黑嘴鸥保护协会

  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

  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

  蔚然大连

  守望家园志愿者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绿色盘锦

  淮河卫士

  环友科技

  横断山研究会

  芜湖生态中心

  绿色汉江

  201233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5826-556830.html

上一篇:旧文重发:现行的长江流域规划没有考虑生态吗?
下一篇:水电核准滞后,有可能让我国的减排承诺落空
收藏 IP: 211.160.1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