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古生物学家们在回避什么?

已有 3946 次阅读 2012-4-7 10:43 |个人分类:研究心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科院, 进化论, 研究所, 潜意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小组发现了华丽羽王龙,这是一种浑身长满羽毛的暴龙。从该研究所提供的照片来看,其外形就像我们这个年代的鸡等禽类动物。
  其实这只是恐龙是鸡等禽类以及飞鸟动物的祖先的又一个证明而已。然而查阅有关的文献,却似乎很少发现断言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的文章或书籍。
  这或许说明了古生物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轻易下结论。但我想这可能还跟古生物学家们内心深处极力想回避的一些问题的潜意识有关吧!
  这些潜意识大多集中在进化论的思想上,当然也包含了我们通常的人类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说的是物种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然后是环境的影响。人们通过这样的论断,自然而然就想到,经过这么强烈的竞争,留下来的“适者”应该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了吧!
  然而只要我们承认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那我们将看到的一个现实就是,拥有比人类更长进化历史的恐龙,经过不断的“进化”,现在成了什么?关在笼子里被人饲养的鸡鸭等动物。它们任人宰割,成为人类口中的美食。
  恐龙们经过这么严酷的“物竞”以后,怎么能这么窝囊呢?很多人想不通,估计很多古生物学家们也想不通,因此导致他们不敢或者不愿意承认鸡鸭的祖先就是恐龙。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物的发展,或许可以称得上是进化,但竞争过程绝不会是促进生物变得更优秀的原因。从恐龙的案例来看,任何生物的变化过程,决定性的因素是环境。地球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必须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并改变自己的性状。从这一点来看,“适者生存”有一点的道理,当然这里的“适”的含义是适应环境,或者说“地球环境”。而逻辑上来看,该结论的另一种表述方法“不适者不生存”就大谬不然了!事实是,不适者同样能够生存,而且生存的很快乐!因为这些“不适者”为其后代改变性状,适应环境提供了遗传基础。
  在人类社会中,进化论的想法是有广阔的市场的。原因在于人类本质的自私的属性。当一个人获得了各种财富、荣誉、地位之后,往往会担心失去这些东西。通过进化论的思想,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担心。理由是,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财富、地位,原因在于我很优秀,因此我是一个“物竞天择”的结果。
  然而残酷的历史事实无情地击碎了这种可怜的想法。昨日的帝王将相,今日就马上变成了阶下囚。不变的规律则是历史有很多很繁荣的地区,但最终由于环境的变化,人类无法生存下去,最终无论什么财富、荣誉、地位都如同粪土一般毫无价值。现在人类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看来需要全球各种势力的友好合作才能完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1477-556342.html

上一篇:专业人士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
下一篇:恐龙迁徙过程对地球转轴倾斜的影响
收藏 IP: 116.199.68.*| 热度|

5 赵建民 魏民道 任胜利 杨学祥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